世界服装鞋帽网首页 > 正文

她坚守纺织一线40年

2019/6/25 22:39:00 来源: 中国纺织网评论(0)10423

廖和群纺织

  荣誉档案

  “全国劳动模范”是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作出重大贡献者的荣誉称号。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召开了15次全国劳模表彰大会,共有32443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长沙床单厂的退休工人廖和群曾于1956年和1959年两次出席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两次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两次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观礼,当时她是四川第一棉纺厂的挡车工。

  荣誉故事

  对于现已88岁高龄的廖和群来说,20世纪50年代,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翻身做了主人的劳动者们,哼着一曲《东方红》,在各条生产战线上干得热火朝天。才二十出头的廖和群刻苦钻研,凭借2.5秒接一个细纱线头的“闪电式操作法”和落纱前五分钟清扫吸棉管的创新,两次站上了工人阶级的最高领奖台。坚守纺织工作一线近40年,老人从未缺勤、迟到,每年都超额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不断用劳模精神感染着身边人。

  记者在市体育局宿舍见到廖和群时,很难把眼前这位普通的老太太和半个多世纪前叱咤纺织界的名人联系起来。昔日的纺织姑娘,如今在大儿子戚德林的搀扶下,拿出珍藏的一只雕花小木箱,里面整齐地摆放着32张奖状、15枚奖章。“我经常把这些奖章和证书拿出来看看,每次看到它们,我就想起自己度过的芳华岁月,总能获得动力和信心!”廖和群说。

  用三年时间干完五年活

  除了劳模的荣誉外,挡车工留给廖和群的还有重听的耳朵。与廖和群交流时,记者时不时需要凑近她的耳朵,大声地说话。“布机车间的机器噪声很大,很多年纪大了的挡车工耳朵都不好使。”她说。

  1931年出生于四川一个贫农家庭的廖和群,对党特别有感情。“我14岁就在国民党的重庆六一一厂当童工,住草棚、吃馊饭、穿破衣,还要挨工头的打骂。”廖和群回忆,解放后,一种当家做主人的自豪感,促使她一进车间就像上足了发条的钟表,“多纺纱、纺好纱,让更多人穿上新衣服”成了她的口头禅。

  看似简单的给纱接头的工作,包含了拔纱、引头、套钢丝、插管等7个步骤。廖和群虚心学习老工人的经验,下班后用废纱头在宿舍苦练“打结头”基本功,终于创造了小指和无名指夹纱的操作法。“每分钟接头数由16个提高到24个,成功率超过95%。”

  这种不服输、肯钻研的精神,不仅让廖和群的打结功夫突飞猛进,也让她对织布机上其他的操作工序日臻熟稔。每台机器的空锭由过去的8个减少到0个,巡回时间由七八分钟减少到两分半钟,看台能力由400锭增加到1200锭……

  廖和群的操作方法一下子轰动了全厂,这位不满20岁的纺纱姑娘主动当起了老师,毫无保留地向工友们传授操作方法。“手把手地传授新技术,讲解机器的基本性能和简单故障的排除办法,学徒三个月就可以独立上机操作了。”为了帮助工友屈淑兰克服白花多、巡回时间长、清洁分段不好等不足,廖和群主动与她签订了互帮互学合同,经过一段时间的帮学,屈淑兰的白花率由原来的10两降到了2两。廖和群的操作法在全厂推广后,每根纱节约回丝1~2寸,全年可节约成本13元6角7分。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后,身为普通工人的廖和群也为自己制定了一个五年计划。第一年过去,她完成了一半的工作量,而到了第三年底,她的整个五年计划已经完成。这个“用三年时间干完五年活”的人震动了周围的人,25岁的廖和群被推选出来成为无私奉献的工人楷模,1956年成为全国劳动模范。

  最难忘的是到北京领奖

  年近九旬的廖和群经历过很多幸福时刻,但最难忘的还是到北京领奖。“我很珍惜这个荣誉,足足为之感动了半个多世纪。”廖和群毫不掩饰自己心里的那份豪情。

  1956年4月,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的廖和群生平第一次来到了北京。“开完表彰会回到宾馆,门外已经停了一排车,说是要接劳模们逛逛北京城,当时多数人都不肯上车,有人想抓紧时间留在宾馆里学习文件,有人因为惦记单位的活想早点回去。”廖和群回忆,周恩来总理早就料到这一点,还特意派人来劝大家,不但要会干活,还要会休息、会玩。“要是放在旧社会,绝对不会得到这样的尊重。”廖和群暗下决心,回去后一定要更加努力工作,好好劳动,报答党的恩情。

  1959年,再度当选全国劳动模范的廖和群收到了周总理的请帖,内容是:“定于一九五九年十一月五日(星期四)晚五时半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举行宴会,敬请光临,周恩来。”如今,当年参加全国劳模会议的大合照,仍挂在老人家的客厅里,老人时常会去擦擦它,沉浸在那些光辉岁月里。

  廖和群还曾两次被邀请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观礼活动。由于年代久远,很多细节如今已想不起来,但对一些情景,老人仍记忆犹新。“作为纺织工人能站在毛主席身边,参加国庆观礼,当时那个高兴劲儿,用言语是无法表达的。我记得在国庆节前一天晚上,我们都兴奋得几乎一夜没睡。”

  “国家给我的荣誉太大,我对国家的贡献太小!”谈及“全国劳模”这一荣誉,廖和群老人反复念叨,这是她的本职工作,所有的一切都是她应该做的。“如今一代比一代幸福,国庆还有长假,清明、中秋等节日也有假,工作环境也越来越好,大家还有什么借口偷懒,不好好工作呢?”老人感慨道。

  “工作中处处有创新的机遇”

  从1945年参加工作,到1983年退休,廖和群先后在重庆六一一纺织厂、四川第一棉纺厂、桂林棉纺厂、湖南绸厂和长沙床单厂工作过。在她的时间表里,劳动的状态是一种常态,即使现在生病卧床,只要精神稍微好点她还是会找点事做,因为“习惯了,停下来就难受”。

  廖和群回忆,1970年她随军来到长沙,进入湖南绸厂工作。那是最忙碌也是最充实的一段岁月,每天吃过早饭就匆匆赶到车间,而加班简直就是最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情,晚上八九点下班算是比较早的。遇到生产任务比较紧张的时候,甚至会整夜不休。“我从没缺过勤,年年都超额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纺织细纱对温度有一定的要求,所以纺织车间内温度常年都在35℃以上,夏天车间温度超过40℃。每次有职工因车间闷热生病时,廖和群总是第一个主动站出来替同事顶班,从没有怨言。

  40岁那年,组织任命廖和群当干部,可在办公室坐了没几天,她又找到上级部门要求回车间,“生产很有意义,我愿意一直当工人。”就这样,廖和群当了一辈子工人。“现在的年轻人普遍不愿意当工人,觉得枯燥、累、没前途。我想,我的阅历至少可以告诉他们:只要干啥钻啥,哪一行都能出成绩。创新,不一定要搞出个很大的发明,改进一个操作手法也是创新,工作中处处有创新的机遇。”她说。

  廖和群的挡车工技术,一直在行内为人称道,直到1983年从长沙床单厂退休,她的技术也没有落伍。老人说,她在长沙生活了近50年了,见证了长沙的飞速发展,也为生活在长沙感到骄傲。前段时间,老人在电视上看到梦洁智能工厂15分钟就将一套完整的四件套成品制造出来时,一直感叹“不可思议”。“全是自动化的,用人少多了,车间里环境也好了很多。我要是还年轻就好了,可以在这么现代化的纺织车间工作。”

  廖和群的小儿子戚永革告诉记者,老人从未对后辈的学习或职业提什么要求,但她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始终用劳动精神感染着身边人。“不要偷懒,是她对我们说得最多的话。”

  近年来,廖和群老人因为经常住院,经济不宽裕,但她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现在日子越过越好了,医保能报销大部分费用,省、市工会也一直关心着我,每年还给我一些补助,这些都体现了党的关怀,我很知足。”她笑着说。

责任编辑:第一时间
世界服装鞋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世界服装鞋帽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sjfzxm.com",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3、若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电话:0755-32905944,或者联系电子邮件: 434489116@qq.com ,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4、在本网发表评论者责任自负。
跟帖0
参与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

相关阅读

全球纺织事郑商所增设指定短纤交割5个品牌

市场动向
|
2020/11/14 14:10:00
8

纺织服装行业:旺季过后复苏明朗 坚守长期价值

面料辅料
|
2020/11/13 12:57:00
5

深纺织A(000045):完成回购注销156.62万股限制性股票

面料辅料
|
2020/11/13 12:57:00
7

淄博佳润纺织逆势增长,携专利产品亮相柯桥坯布展!

其它
|
2020/11/13 12:52:00
7

纺织服装行业:“冷冬”加码 服装家纺景气持续

行业综述
|
2020/11/12 18:23:00
11

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专家团来南通技术对接

城事快报
|
2020/11/12 18:19:00
4

销售旺季延续,全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景气整体向好

市场研究
|
2020/11/12 18:17:00
5

纺织服装行业:“冷冬”加码 服装家纺景气持续

面料辅料
|
2020/11/12 18:09:00
6

专题推荐

阅读下一篇

6项棉纺织标准审稿会成功召开

  6月艾叶飘香如许,棉纺织品分技术委会员会的代表们齐聚无锡,于12-14日期间参

返回世界服装鞋帽网首页
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看新闻 手机看新闻
展开
  • 微信公众号

  • 电话咨询

  • 0755-32905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