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管理解读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幺峻洲释义:
定公问到:“君子使用臣子,臣子侍奉君主,应该怎么做?”回答说:“君主应该用例法使用臣子,臣子应该以忠心侍奉君主。”
管教授解读:
这段话按字面意思作如此解说,也可以。但是在我看来,其背后的更为深层的,更为丰富的内涵开掘的还不够;甚或可说,有些地方的解读是不合适的;最突出的问题在于,将其本质内涵仅局限于君臣关系上,这一多少年来的近似定论的定位把握,其实是很片面、很不确当,是错误的。
在我看来,孔夫子应对定公的这两个短句,其实质涵义,第一位的不是讲君臣关系,而在强调“(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本质内容。即从政之道,办国家大事的宗旨,使命。今天,在我们从企业战略管理视角上来对《论语》给以科学解读时,尤应对接企业管理实际,尤应把办企业之宗旨,运作与发展的使命放在首位。道理很简单,作为统辖整个泱泱大国的朝廷,决不是为了搞好君臣关系而搞好君臣关系,是为了理好朝政。退一步讲,搞好君臣关系又是为了什么呢?用今天的话来说,咱们共产党领导民众闹革命、搞建设,其根本的宗旨、崇高的历史使命在于:为人民服务。当然要为人民大众服务,把国事办好,那就应当搞好上下关系。毫无疑问,“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从组织关系,领导体制上说是应该的,必要的;但其“礼”、其“忠”并非表面上讲的关系好。而看问题最要紧的,核心在内容不是形式。君使臣干什么,我闲的没事儿使着你玩呢?反过来讲臣事君,闲的没事我等侍候你陛下吗?不是的,作为皇帝使用大臣,大臣侍奉皇帝,都是为了治理国家,办理朝政,为天下普天之下的这些老百姓们服务,如何使国泰民安,江山永固,这才是孔子这话的主题内涵。怎么样把正事办好,怎么样把我们的天下治理好,怎么样让老百姓们过上好日子,这是第一位的。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有一个镜头,康熙自己悄悄的到江南,在田间看到一个老农挑担稻谷走在田埂上,下人招他过来,他问他今年的收成怎么样?那个老农并不知道他是康熙皇帝。这个老农就给讲了,今年的收成还行,但就是贡税太重了。按照传统,北京天坛那儿,每年开春都有一个开犁的节,乞求上苍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皇帝亲自扶犁,开启新一年的农事耕作。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一个国家其任何一个朝代都必须创造出一定量的剩余价值,这是它之所由存在的根基和第一理由,是其存续基石。同样道理,任何一个企业,它都必须量上或多或少、质上或优或劣地为消费者创造出一个剩余价值,否则,他是一天也活不下去的。
第二点,打造卓越的领导力机制。诚然,不是说不讲君臣关系,而“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两句话实质上强调了领导力机制。企业战略管理学认为,一个企业之成功与否,在根本宗旨和使命明确之后,最为重要之点乃打造卓越的领导力机制。“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集中体现了这一内涵。
这必须明了,中国是在典型的亚细亚生产方式基础上建构,发展起来的国家,形成了以高度中央集权为主干的根本组织领导体制,实践证明,它形成了堪称卓越的领导力及其相应的卓越运行机制。无论是唐朝贞观之治还是到清朝康乾盛世都佐证了这一点。如上所说,封建王朝也好,企业也好,第一位的是为天下子民、广大消费者创造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消费者剩余)的有无、大小,取决于这个国家的(企业的)经营运作形式。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3、若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电话:0755-32905944,或者联系电子邮件: 434489116@qq.com ,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4、在本网发表评论者责任自负。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