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服装鞋帽网首页 > 正文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不寻常,“六稳”“六保”是关键!哪些纺织代表委员说出你心声?

2020/5/23 17:39:00 来源: 评论(0)10377

政府工作报告六稳六保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今天9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与往年不同的是,由于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这样做,有利于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无论是保住就业民生、实现脱贫目标,还是防范化解风险,都要有经济增长支撑,稳定经济运行事关全局。要用改革开放办法,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拉动市场、稳定增长,走出一条有效应对冲击、实现良性循环的新路子。


2019年,我国发展面临诸多困难挑战。世界经济增长低迷,国际经贸摩擦加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完成全年主要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9.1万亿元,增长6.1%。城镇新增就业1352万人,调查失业率在5.3%以下。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9%。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经济结构和区域布局继续优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40万亿元,消费持续发挥主要拉动作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较快增长。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首次超过60%,重大区域战略深入实施。


——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取得一批重大成果。新兴产业持续壮大,传统产业加快升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开展,企业数量日均净增1万户以上。


对于今年发展主要目标和下一阶段工作总体部署,报告提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面临风险挑战前所未有,但我们有独特政治和制度优势、雄厚经济基础、巨大市场潜力,亿万人民勤劳智慧。只要直面挑战,坚定发展信心,增强发展动力,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当前的难关一定能闯过,中国的发展必将充满希望。


报告指出,综合研判形势,国家对疫情前考虑的预期目标作了适当调整。今年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进出口促稳提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重大金融风险有效防控;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努力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


今年,不仅是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纺织强国”目标达成之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特殊背景下召开的此次全国两会,既是观察特殊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走向的重要窗口,也是行业未来如何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风向标。在此背景下,来自纺织界的代表委员们尽管肩负压力,仍旧信心十足,积极为国家和行业发展大计建言献策。


根据《中国纺织报》调查结果显示,今年,代表委员们普遍感到,蔓延全球的新冠疫情对纺织业的供给端和需求端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外贸企业受到国外市场需求大幅度萎缩带来的产能过剩和效益降低较为突出,行业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增大。面临种种不利的外部环境,代表和委员们通过扎实调研,认真履职,积极发声,从多角度提出政策建议,努力为纺织业健康发展争取良好的政策环境。小编现将截稿前收到的所有行业代表委员的建议集结于此,与您分享。谁的建议说出了您的心声,请为他打CALL!


建议:

关于鼓励纺织业产能和产业资本相结合国际布局实现“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近年来,我国纺织业全球布局速度不断加快,2010-2019年行业累计对外直接投资达到101亿美元。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为沿线国家实现优势互补、开放发展提供了新平台,也为纺织企业开展国际投资合作带来了新契机。据统计,2019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超过1.3万亿美元,对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50.4亿美元,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979.8亿美元,一批境外经贸合作区也取得积极进展,累计投资350亿美元。从江苏情况来看,目前超过一半的江苏100强民营企业开展境外投资。2019年1-10月,江苏累计新增境外投资项目688个,其中“一带一路”境外投资累计新增项目246个,同比增长26.15%。应当看到,我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围绕“一带一路”发展的投资合作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为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四五”期间,纺织行业有望继续通过海外产能布局和并购优质资源,提升行业国际化发展水平,特别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建设互利共赢的纺织供应链和产业链合作体系。同时,世界地缘政治风险和经贸风险越发不可忽视,给纺织企业和纺织产业资本未来可持续的海外布局带来较大风险与挑战。为全方位开拓国际市场,实现全球化资源配置,大力提升国际化抗风险经营能力显得非常迫切,需要国家相关政策发挥积极作用,加强对纺织行业国际产能合作的引导。


为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引导纺织业产能和产业资本有序国际布局,实现“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提出以下建议:


一、制定“一带一路”制造业合作先行先试鼓励目录,支持企业在澜湄流域、非洲地区等战略区域进行以我国为主的纺织产业链合作


推动我国纺织产业的国际化发展以及加强纺织产业国际产能合作项目的落地与实施,既是我国纺织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带动合作国纺织业发展,实现互利共赢的重要举措。目前“一带一路”沿线的澜湄流域国家以及非洲部分国家,如缅甸、柬埔寨、越南、埃塞俄比亚、埃及、马达加斯加、棉花四国等都将纺织服装列为优先发展的民生产业,欢迎中国纺织企业投资建厂,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增加就业。因此,建议制定“一带一路”制造业合作先行先试鼓励目录,从政府层面加强与上述国家在纺织产业领域的沟通与合作,通过设置政府间合作项目或设立专项资金,鼓励企业在上述地区进行以我国为主的纺织产业链合作。


二、鼓励海外优质资源要素并购合作,统筹考虑纺织产业跨国跨境空间布局,持续推动纺织业形成国内外高效协同互动发展格局


当前国内一批骨干纺织企业集团以生产力跨国布局和全球优质资源配置为对外投资发展的双主线,深入融入全球纺织产业链、供应链与价值链体系,国际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建议政府部门出台相关鼓励和引导政策,通过大企业并购小企业、探索混合制经济、促成国企、央企带动民企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支持纺织企业通过股权并购、资产收购等方式,主动掌控和整合全球纤维时尚产业的原料、品牌、研发和市场渠道资源,与国内产业链形成协调互动格局,内外兼顾,统筹发展,持续提升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同时,建议国家支持纺织企业在“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及北部湾临港区域投资炼化一体化项目,带动、培育新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更好促进中国与东盟区域纺织服装全产业链紧密合作。


三、支持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探索贸易新模式,鼓励企业建设海外仓和分市场,打造海外纺织产业集散地


进一步巩固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地位,鼓励纺织服装生产、贸易企业在传统贸易方式基础上,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探索贸易新模式。支持企业借助蓬勃发展的跨境电商等新兴贸易平台,建设海外仓、海外分市场,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分工,从而扩大出口范围,拓宽海外市场。尤其当前传统外贸受到疫情严重冲击,借助跨境电商独特优势,开展线上销售,有助于企业保订单、保市场、保份额,攻坚克难。


同时,鼓励企业有组织、有规模、有计划地在海外建立类似中国柯桥、义乌、虎门等具代表性的纺织产业集散地,集中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规模化的贸易渠道资源,打造海外影响力,在海外产业中站稳一席之地。


四、加大对纺织行业境外投资合作项目的税收政策支持力度


支持企业走出去发展,税收政策方面的支持极为重要。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法》采用抵免法来消除国际重复征税,但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着境外所得无法完全抵免的问题,抵免法税制实施过程中带来的税收成本沉淀、遵从成本较大、抵免层级过少等矛盾越来越凸显,不利于我国企业在海外竞争。目前,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逐渐由抵免法转向免税法。2017年美国通过了《减税与促进就业法案》,作为一种竞争性策略,税改的溢出效应和连锁反应不容忽视。相比而言,免税法有利于减轻企业税负,进一步优化外部投资环境,促进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对拟参与“一带一路”走出去的企业而言也具有正向的激励作用。同时,可以促进企业海外资金回流,利用回流资本加大在国内的投资力度,带动就业、促进发展,从而更好地扩大税基。为此,建议修改现行《企业所得税法》,提请相关立法部门考虑对企业境外汇回的股息红利所得给予免税待遇,以提高我国“走出去”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五、加大对纺织行业境外投资合作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


建议将纺织服装业列为“一带一路”合作示范产业,协调信贷、外汇管理等部门,对纺织投资项目给予低息无息贷款、援外合作等支持,推动国家境外投资合作相关专项基金对纺织产业链的国际布局提供实际支持。


支持企业走出去发展,建议要加快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配套支持。当前,走出去企业在海外发展,相对于国内,当地银行能够提供的支持非常有限。一方面是国家金融业发展之间的差别,另一方面则是当地银行对外来投资企业具有较强的风险意识,即使有中资银行,审批权限也较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正常需要。这也是走出去企业发展壮大的一个主要瓶颈。此外,境外投资风险防范与保障机制尚未有效形成。企业在进行对外投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将遇到国家金融风险、政治风险以及主权风险,影响了走出去企业的正常健康发展。所以,建议外事部门和投资所在国的使领部门建立较好的沟通联系,对走出去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加大关心支持和协调力度,必要时和所在国家政府开展外交交涉。


六、加快推进自由贸易协定签署,创造更加良好的经贸环境


建议加快推进与重点国家和地区的自贸协定谈判,依托“一带一路”倡议,深化双、多边经贸关系。特别是加快东亚经济圈、中国-非洲、中国-欧洲的自贸区谈判,为企业对外经贸投资合作创造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要素流动空间。


总之,在新的形势下面,必须解放思想,积极应变,帮助和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发展,化解中美贸易战带来的负面影响,真正意义上实现“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希望送交办理的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发展合作署

建议:

关于进一步支持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建议


在工业行业中,中小微企业是指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亿以下的企业。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的数量已超过4200万户,个体工商户数量超过7000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和80%以上的劳动力就业。中小微企业数量大、活力强、就业广,是我国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


2020年新冠疫情的突如其来对全球经济的冲击程度和速度完全超越了以往。实体经济运转几乎瞬间暂停,经济下行压力空前加大。一季度,我国GDP同比下滑6.8%,投资、消费与出口的“三驾马车”也大幅负增长。现金流、原材料与销售渠道断裂,企业经营状况恶化。据联合调查,受疫情影响,85.01% 的企业现金无法维持 3 个月以上,近 30% 的企业2020 年营业收入预计下降幅度超过 50%。其中,创造了80%以上就业岗位的中小企业受到的冲击最大,稳就业压力大增。


疫情发生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各地各部门围绕推进复工复产和助企纾困,从减税减负、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等方面推出了8个方面、90项政策措施。值得注意的是,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微企业往往存在自身规模小、融资能力差、获取信息能力弱、高水平高素质人才缺乏、对政策法规了解不足、抗风险能力低等“先天不足”,在自救方面处在弱势。从“授人以鱼”帮助中小微企业生存下去,到“授人以渔”扶持中小微企业增强内生动力,实现创新发展,需要政府予以更多的引导和支持。


一、建立从中央到省、市、镇(街道)统一高效的中小微企业协调管理机构和功能强大的中小微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目前,我国在工信部内设中小企业局,承担中小企业发展的宏观指导等重大问题,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建立了中小企业管理机构。但在实际生产经营中,中小微企业往往按照所有制结构、行业分布和属地范围,划分为乡镇企业、城市工业企业、城市第三产业企业、外资和港澳台企业、个体私营企业等多种相互交叉的类型。而承担行政管理职能的政府行政机构有的是乡镇企业局、市场监管局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促进处、市外经贸局外国企业管理处、市工商局个体私营经济管理处等,市科教委、民政局有关处室还相应承担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校办产业企业和民政福利企业的相关管理工作,客观上存在机构职能重复、政出多门、宏观管理不足、效率不高等问题。


从中央、到省、市、镇(街道)建立统一高效的中小微企业协调管理部门,有助于确保政策措施的统一性、连续性和完整性,实行统一管理,同时加强政策引导和综合服务,有助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生产力布局,促进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产业协调发展,综合竞争力稳步提升。


借助社会力量,形成多主题、多层次、全方位的中小微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规范的政策引导、资金融通、信息获取、人力支持、法律援助管理咨询、科技开发、市场准入、教育培训等一系列的综合配套服务。


二、加快推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创新,加大定向支持和监督评估力度,建立专门的定向政策性金融机构和担保体系


疫情发生以来,国家通过3次降准和再贷款再贴现向金融机构提供了3.55万亿元的低成本资金,用于向企业发放低利率贷款。但在执行层面,金融机构基于风险防控考虑,更希望将贷款放给大企业,即使是定向支持中小微企业,也存在着资金用途上的不确定性。由于直接融资渠道狭窄,这些贷款和中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之间还窜爱着差距。在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定向金融支持基础上,应建立起相应的监督评估机制,以确保真正惠及中小微企业。目前,我国虽然已建立起市场主体多元化的金融格局,但现行的政策性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比重较低,信贷规模较小,且缺少专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此外,我国担保体系仍存在着担保机构规模较小、资金放大倍数不足、政策性担保比重过低、信用评价机制缺失、信用担保行业监管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担保与再担保体系发挥作用有限。这方面可以参考日本经验,建立专门面向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提供更多贷款利率较低、期限较长、经营非营利性的融资渠道,同时建立两级信用担保机制,充分发挥中央与地方机构的职能互补,分散信贷风险,以最大程度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三、全面优化创新发展环境,加强引导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加快培育新兴产业,打造中小微企业集群


这场疫情“大考”给我们上了一堂深刻的“风险意识课”。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水平差距仍然显著。以德国为例,德国拥有全球最多的“隐形冠军”,达到1307家。这些中小企业在提供国内70%以上就业的同时,创造了40%的GDP,同时在世界市场上占据中小企业专业市场份额的70%-90%。据相关数据统计,在2764家中型全球领导企业中,德国就占席47%。究其原因,德国许多中小企业并不追求规模的扩张,而是着力打造产品在市场上的不可替代性,在供应链上站稳一席之地。借鉴德国经验,在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和引导中,应更加注重掌握科技驱动的能力,以科技创造价值,提高发展质量。


建议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破除中小微企业准入障碍,通过政府投入和社会资本相结合,重点建设一批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抓紧修订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加快建设全省中小微企业名录库,引导中小微企业规范诚信经营。


加快新兴产业培育,重点遴选一批初创型、科技型、外向型、品牌型中小微企业,建立梯次培育库,实行定制化联系帮扶,推进科技研发、专业知识、工匠技能合作共享,建立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动态管理机制。推进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加快实施以“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为核心的中小微企业改造提升工程,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壮大产业规模,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 “小而精、小而新、小而专、小而美、小而特”的中小微企业集群。



建议:

关于加大对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引导与支持


产业用纺织品是新材料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广泛应用于民生产业,而且在国家战略安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医疗卫生、安全防护、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行业的战略支撑力量。产业用纺织品因其高性能、功能性和应用领域广泛等特点,在病毒防控、洪水防治、抗震救灾、火场救援、核泄漏处置、海洋漏油治理、战争和恐怖袭击应对等各类重大突发事件中发挥着独特的保障作用。


我国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加工总量在纺织行业中占比从2010年的20%增长到了2019年的30%左右,位居纺织行业三大终端应用(服装、产业用、家用)的第二位;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工业增加值增速等指标在纺织行业中一直处于领先水平。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已成为我国工业体系中最具活力的领域之一,未来的发展空间依然巨大。为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引导和支持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调整产业用纺织品在国民经济统计分类体系中的级别,提升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战略地位


现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中,我国纺织工业主要涉及三大类,包括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和化学纤维制造业,产业用纺织制成品制造是纺织业项下的中类。现行分类体系已不能适应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尤其不利于国家在应急状况时对产业资源的信息收集、生产组织和调配。为适应产业用纺织品在全球范围内高速增长的趋势,助力我国产业用纺织品以及下游诸多新兴战略产业的发展,完善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应急动员体系,建议政府部门适时修订《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将现有的产业用纺织制成品制造提升为大类,与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和化学纤维制造业平行。


二、成立全国产业用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实现产业用纺织品标准化全面统筹管理


产业用纺织品标准在历次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治理和预防中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为企业生产和应用部门采购提供了重要依据。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产业用分技术委员会,不仅承担着产业用纺织品领域的国内和国际标准化工作,同时还承担了纺织行业的国家军用标准管理工作,其组织形式与行业在国家公共安全、应急保障中的重要作用不相符,不利于专业化、系统化的运行和管理,不利于产业链上下游、行业间的协调和交流,制约了行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和技术水平提升。建议成立全国产业用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强化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标准化管理职能,通过标准归口形成跨部门的协同机制,调动更多的资源服务于环境保护、应急突发事件、安全防护、医疗健康等领域,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标准的无缝对接和配套政策的完善,实现产业用纺织品标准化全面统筹管理和质量监督。


三、完善口罩、医用防护服国家应急储备机制,提高应急状态下的供应保障能力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特别是疫情爆发初期,口罩、医用防护服现有应急储备模式暴露出了一些短板和不足。完善口罩、医用防护服国家应急储备机制,补缺体系中不健全部分,对有效、快速应对疫情突发和保障人民生命健康意义重大。建议政府部门完善储备品种、规模、时效等标准,形成中央、地方和重点企业分级储备体系;建立健全口罩、医用防护服定点生产制度,引导社会资源投向物资储备和生产;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储备应急物资,并在疫情过后给予部分闲置产能(设备)一定的财政补贴等,以提高应急状态下口罩、医用防护服的供应保障能力。


希望送交办理的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统计局



建议:

加快构建政府与企业联动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


此次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市场上口罩普遍脱销,医用酒精、消毒液、防护服、护目镜等医疗耗材、设备及医药物资一度供给不足,给疫情防控造成极大挑战。应急物资储备是应急物资保障中的关键一环。为了今后有效应对突发灾害事件,增强医疗卫生、食品等各类应急物资调配能力,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应急物资储备机制与配置体系迫在眉睫。


为此,王伟建议加快建设我国应急物资储备体系:


一是建立国家储备和民间储备相结合的结构化国家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国家储备以“政府仓库式储备”为主,民间储备以“企业市场化储备”为主。政府与企业联动的结构化国家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由原有“政府仓库式储备”转变为“一定比例的政府仓库式储备+一定比例的企业市场化储备”。企业市场化储备中包括成品储备和原料储备,也包括中间品储备,以合理的储备形态和结构保障“规划储、备量足、成本低、调集快”的应急储备目标。


二是应急物资储备要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国家制定地方应急物资储备的数量规模与管理制度时,要根据城市人口数量、所在区位和自然条件等,充分整合利用各种社会闲置仓储资源以及当地生产能力,要把应急物资储备与当地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如在进行帐篷、口罩、食品、药品等实物储备时,加强区分“政府仓库式储备”和“企业市场化储备”所对应的不同物资特性。针对帐篷、口罩等储存周期较长的物资进行仓库式储备,针对食品、药品等储存周期短的物资进行企业市场化储备,对于疫苗类应急物资进行生产能力储备,通过合同签订保障未来所需研发与生产。


三是加大中国医用物资储备产品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要借鉴此次中国医用防疫物资出口时所遭遇到的产品质量认定标准和欧美等西方国家执行的标准存在差异所造成的损失和伤害,加大医用防疫物资产品标准的研究,向国际标准靠拢。如果没有同意的国际标准,就借此机会建立中国标准,并把中国标准打造成国际标准,以利围绕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在抵御全球性灾害中更好地发挥中国力量,体现大国担当。


建议:

关于推动纺织服装行业电子商务有序发展促进消费潜力释放的建议


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当前,线上消费也已成为重要的消费形式。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服装协会推算,中国纺织服装国内市场规模约3.5万亿元,其中电商零售约1.5万亿元,占比四成。受疫情期间线下门店客流锐减的影响,加速完善网络渠道成为行业内企业共识。加强线上销售体系建设和运营、加快线下门店体系数字化整合与升级,将成为企业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首要任务,电子商务与产业发展将深入融合。


但总体来看,纺织服装行业在线上的发展也面临着几类突出矛盾,阻碍着电商与产业发展的融合发展,亟需在更高的层面上进行协调和解决:


一是电商运营成本不断攀升。突出表现在企业在电商平台的推广费用、人工费用、仓储包装费用以及平台提成等固定成本支出持续上升。二是电商运营缺乏大围的政策支持。纺织服装行业属于充分市场竞争的行业,在向电商过度和融合的过程中,较少受到政策关注和支持,但是在疫情的大背景下,同样亟需国家层面的政策关注和扶持。三是跨境电商产业发展融合进度缓慢。跨境电子商务为中小企业和品牌企业提供新的全球化发展的新机遇,但纺织服装行业在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缺乏更高层级的统筹、组织和支持,行业发展进度显著滞后于其他行业。四是电商行业的不正常竞争给行业企业带来不利影响。国内电商行业基本呈现两强、三强争夺市场的局面,一些明争暗斗的“二选一”之类的商业政策,给纺织服装行业企业、品牌在线上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严重束缚了行业和企业的发展空间。


鉴于上述问题,为营造有利于纺织服装行业电子商务发展的良好营商环境,充分激发市场消费潜力,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国家层面统筹,鼓励电商平台制定阶段性的企业扶持政策,降低企业电子商务运营成本。要系统性降低企业在电商业务方面的推广费用、人工费用、仓储包装费用以及平台提成等成本支出。要督促电商平台针对特定行业,推出阶段性的用户流量支持政策,适当降低企业网络营销推广费用和平台提成比例;要提高智能客服适用范围和问题解决能力,帮助企业缩减基础客服编制,实现减员增效;要优化商品的仓储物流和包装运输方案,减少纸箱、塑料袋等包装耗材使用,从而有效降低企业电商运营成本投入。


二是加大对线上业务发展的政策支持。建议各级政府出台电商业务支持政策,加强各地电商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和提升,对纺织服装创业企业、外贸转内销企业予以服务和辅导;鼓励地方政府对本地采用线上销售模式的企业主体和商户,给予电商平台使用费用补助,对于2020年线上销售产生的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给予全额返还奖励,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应适当给予相关电商企业的办公场地租金减免和设备购置贴补;加强市场消费引导,通过多种方式发放包括纺织服装商品在内的居民消费券,并扩大消费券适用范围和线上线下渠道的通用性,确保切实发挥拉动消费作用;支持纺织服装企业参加线上线下的专业展会、供需对接会等活动,不断增加中小企业市场渠道拓展。


三是积极推动跨境电商支撑体系建设。建议相关部门出台关、检、税、汇的便利化措施,在物流、仓储、通关等方面进一步简化流程,为跨境电商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支持优化海外仓布局,创新海外仓建设模式,实现便捷高效的物流服务,助推跨境电商快速发展;支持中西部跨境电商发展,加强中国重要节点城市跨境电商持续创新,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重要节点城市的跨境电商的发展和开拓,为中国纺织服装行业优质产品出海带来新的发展空间。


四是营造公平有序的良性竞争环境。建议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对电商平台的管理,对反应强烈的、涉嫌构成垄断的“二选一”强迫站队行为依据法律规定严厉处罚,促进电子商务向开放创新、协作共赢的方向发展,为疫情缓解下的年中大促以及后续的双十一等促销活动,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同时,落实经营主体责任,呼吁各电商平台及政府有关部门借助新技术,加大对假冒伪劣、知识产权侵权、商业讹诈等方面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支持设立纺织服装外观设计专利保护与知识产权快速维权平台,推动建立商家的保护机制和投诉通道,实现高效、快速维权,增强原创设计的发展动力,为行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营造良性的生态环境。



建议:

新形势下的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纺织产业是我国重要的民生产业和国际竞争优势产业,也是科技应用和时尚发展的重要产业,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紧密关联。近些年来,我国纺织科技得到了快速发展,实现了从难以望其项背到跟跑、并跑乃至部分领跑的历史性跨越,我国纺织产业链的大部分环节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产业规模稳居世界第一。纺织工业将成为中国最有潜力率先跨入世界制造强国行列的工业部门之一。


对应建议:关于加大对纺织行业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引导与支持的建议


纺织行业在转型升级中,须响应总书记的号召,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加快推动行业的数字化转型,着力建设纺织工业互联网平台和纺织行业大数据中心等行业数字新型基础设施,壮大行业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


具体建议:


一、加大对纺织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鼓励硬核创新,减少卡脖子项目,实现自主可控


目前,我国已具有世界上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纺织工业体系,是全球纺织品服装第一大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但是我国纺织科技创新能力总体上仍相对薄弱,行业核心和关键共性技术开发相对不足,创新中心布局不够完善,制约着我国纺织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全球竞争力。建议政府部门加大对纺织行业工业强基项目、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及重点研发项目支持力度,合理扩大现有专项资金的支持范围。适时推进纺织行业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在完善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先进印染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扩大建设领域布局,增设高端纺织品创新中心。


二、建设跨纺织产业链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构筑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础设施


对于处于转型关键期的纺织工业而言,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核心,对促进纺织行业高质量发展,构筑产业竞争新优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议支持纺织行业建设跨产业链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行业制造资源的汇聚共享、优化配置与高效协同,打造行业数据枢纽,打通企业内部、产业链上下游、产业链之间的数据孤岛,赋能行业数字化转型,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促进产业创新变革。同时建议培育纺织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新模式,提升纺织产业链网络化协同能力和应对公共紧急突发事件能力,并对纺织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在产业集群产业园区的落地应用给予必要的政策引导和支持。


三、建设纺织行业大数据中心,支撑行业数字经济发展


纺织行业数字经济的发展,势必带来巨大的数据处理需求,承载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能力的大型数据中心将是纺织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建议支持纺织行业建设大数据中心,并与重点产业集群区域大数据中心实现互联互通,形成行业大数据服务体系,实现对重点区域、重点企业的数据采集、汇聚和应用,提升数据资源管理能力,为行业宏观决策、企业生产经营、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应对国际贸易争端等服务提供数据支撑。同时建议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促进数据有序共享,全局流动,充分使用,释放数据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和倍增效应。



建议:

关于加大对纺织产业集群和产业转移引导与支持的建议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大力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具体建议:


一、引导和支持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纺织产业主要集聚地的纺织服装企业加快转型升级
支持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瞄准全球纺织产业价值链中高端,重点发展科技研发、时尚创意、品牌营销、高端制造,增强文化软实力和时尚影响力,在“科技、时尚、绿色”发展中发挥创新引领作用。支持行业协会组织国际国内、产学研各方面优质资源,以区域中心城市为依托,建设区域创新中心,培育创新发展动能;在重点区域打造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跨行业跨领域跨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行业数字化转型。


加强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对其他相关地区产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大对苏北、安徽等后发地区产业扶持,更好地发挥区域新增长极的产业支撑作用。加强中南、西南地区与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联系,发挥产业纵深腹地作用。以成渝等城市群为重点,构建中心城市与不同层级地区之间在产业链、价值链上的分工协作体系。


二、推动世界级先进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建设


以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海西地区、山东半岛等纺织产业重点地区为主,着力培育若干世界级纺织先进制造业集群,增强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在全球纺织产业价值链的引领和主导作用。在数字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向重点纺织产业集群地区倾斜,推动重点产业集群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育智慧产业集群,强化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资源集聚能力,实现集群制造与服务资源高效整合。


三、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新机制,加强产业协作在对口支援、扶贫协作中的作用


进一步加强纺织产业协作在新疆、宁夏等西部重点省区对口支援、扶贫协作中的作用,保持相关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支持新疆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促进就业政策实施以来,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做出了重要贡献,建议将这项政策的实施周期延长为十年以上,稳定投资者的信心和预期。


支持东中西各区域之间建立“共建共管共享”的利益分享机制。对中西部、东北等地区研究给予更大力度的税收、电价等优惠政策,国家相关专项资金倾斜支持纺织服装园区产业基础设施、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能力建设。


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品牌优势企业延伸拓展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使中西部地区更深度地参与全球和国内产业分工。支持民营企业在西南地区特别是北部湾临港区域,建设芳烃、PTA、聚酯、涤纶等纺织服装产业上游原材料项目,支持民营企业在“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上布局炼化一体化项目,打造立足西南中南、面向东盟、辐射“一带一路”国家的新兴纺织服装产业集群。



建议:

关于加大对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支持力度的建议


产业用纺织品全球制造产业结构的重组速度加快,我国要积极应对这种格局,加快转型升级,国家政策要大力支持,努力提高技术与装备水平;破解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瓶颈,产业用纺织品装备制造自主创新能力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使产业用纺织品装备的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能够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


为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引导和支持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建议:提升产业用纺织品在行业分类中的地位;成立全国产业用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完善口罩、医用防护服国家应急储备机制,提高应急状态下的供应保障能力;成立产业用纺织品装备制造基地。



提案:

关于对四类企业给与更多关注的建议


有四类企业即抵御疫情冲击能力较弱的中小微企业、产品深度融入国际供应链的外贸型企业、身处重点疫区和贫困地区的企业、对供应链有带动效应但短期资金压力较大的龙头企业,对国家稳定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经济强链补链、实现全面脱贫有重要作用。


对应建议:关于对四类企业给与更多关注的建议


在政策落实中对四类企业给予特别关注,一是落实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出台的免缴社保费用、降低工业电价、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措施,结合疫情全球化后的新变化,合理延长优惠政策期限,有效减轻企业负担。建议进一步出台降税减费措施,继续延长企业免交养老、失业等社保费用时限至8月以后,延长企业申请缓交社保、公积金的时限,允许企业在2020年12月31日前结清当年应缴纳金额即可,小微企业可以视情况进一步延长缓交时限。建议政府结合财政条件,对本地企业、商铺等适当给予场地租金补贴、设备租赁租金补贴、贷款利息补贴、防疫补贴等支持。推动商业体降低实体店面租金,鼓励对疫情未开业期间实行免租。疫情期间免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疫情结束后一段时间内,建议对解决就业能力强的企业实施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实行封顶处理。建议各级地方政府组织公益性法律援助项目,帮助外贸企业、中小微企业应对合约纠纷,最大限度减少损失,保障权益。建议改善融资环境,引导金融资源服务实体经济。降低信用贷款门槛及减少审批手续,提供贷款减息和免息补贴。对于到期贷款,如企业资信情况正常且有续贷意愿,允许在不归还本金的情况下自动续转贷款;对符合资信要求的纺织企业与投资项目给予充分信贷支持,杜绝附加条件放贷等行为;以企业库存和出口订单为依据,申请抵押贷款。对停工及减产期间企业支付的贷款利息予以适当减免,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对暂时受困的企业和项目,不盲目抽贷、断贷。建议加强政策引导,推动产融合作对接,拓宽行业企业融资渠道。向金融机构推介具有行业创新价值的融资项目,加强对制造企业和项目融资风险评估的指导,推动金融机构与重点制造企业对接融资需求等。引导建立纺织产业基金,鼓励优质社会资本支持行业发展。建议给与纺织企业实实在在的政策资金支持,解决长期存在顽疾特别是当前疫情下的多重困难。扩大就业率、实现国家全部脱贫目标。

提案:

关于推动职工文化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影响重大的建议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战略要求,而这一切离不开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职工队伍。在美国《财富》杂志发布的2018年世界500强排行榜单中,我国企业数量达到120家,仅次于美国的126家,排名世界第二。但是,大而不强也是我们不容回避的问题。


对应建议:关于推动职工文化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影响重大的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打造健康文明、昂扬向上、全员参与的职工文化,体现了新时代职工文化对于全面提升我国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意义。但是,由于对新时代职工文化的理解差异,职工文化建设的质量和效果也千差万别,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有效解决,将影响新时代职工文化建设的健康持续发展,从而影响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乃至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责任编辑:第一时间
世界服装鞋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世界服装鞋帽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sjfzxm.com",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3、若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电话:400-779-0282,或者联系电子邮件: sjfzxm@vip.188.com ,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4、在本网发表评论者责任自负。
跟帖0
参与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

相关阅读

咸阳市新兴纺织工业园:加快项目建设 助推“六稳六保”落地落实

地方热点
|
2020/8/24 15:04:00
25

新疆:农发行助力“六保”“六稳”

行业综述
|
2020/7/15 12:55:00
19

落实“六稳”“六保”任务 新疆农信助力纺织服装企业渡难关

面料辅料
|
2020/6/22 11:48:00
41

连续三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工业互联网万亿蓝海开启

专家时评
|
2020/6/4 10:42:00
14

总理记者会阐释“六稳”“六保”关键点,纺织业将有大担当!

行业综述
|
2020/6/1 13:15:00
28

总理记者会阐释“六稳”“六保”关键点,纺织业将有大担当!

面料辅料
|
2020/6/1 11:09:00
21

总理记者会阐释“六稳”“六保”关键点,纺织业将有大担当!

每日头条
|
2020/6/1 11:08:00
26

《政府工作报告》纸短意深,纺织界代表看到哪些“最关注”?

行业综述
|
2020/5/26 10:32:00
17

专题推荐

阅读下一篇

同舟共济!纺织人请查收,政府工作报告这八大关键词与你息息相关

昨日上午9点,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庄严的国歌中正式开幕,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

返回世界服装鞋帽网首页
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看新闻 手机看新闻
展开
  • 微信公众号

  • 电话咨询

  • 400-779-0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