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人看杭州26 大井巷

自媒体 阿春第三只眼 2022/10/26 10:02:18

在杭州河坊街胡庆余堂附近的一条横向小巷,不足三百米,这就是在杭州赫赫有名的大井巷。看!路标上写着“钱塘第一井”的字样。

北巷口有这样的布置(自然是后来才有的)“古大井”三字显示了这条巷与古井有密切关系。


大井巷的南入口

很典型的老杭州的街巷建筑模样
如今当你走进大井巷,看到的是整治过的景象,青石板铺路,古色古香的老房子,搭配着各种精致的盆景,看着干净整洁又不失古韵,只是少了那么一些烟火气息。

钱塘第一井
(千万别以为它貌不惊人哦!)

钱塘第一井坐东朝西,总体布局呈“凹”字形。天井中部分布五井,旁有界碑镌刻为“古大井墙界”,大井为五代吴越国师德韶所凿,初凿时周长四丈,规模甚大,井口无盖,名”吴山第一泉"。南宋绍兴年间,常有人落井溺亡,太尉董德之用大石板盖住井,留有六个井口。南宋淳祐七年,杭城大旱,唯此井不涸。明弘治年间,井口改为五眼,历千年不竭,泽被生,惠及百姓。是杭州古代劳动人民兴修水利、改造自然的重要见证。

古者二十亩为井,因井为市,故称市井。水井为人类聚居和生活提供了条件,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今日,在大井傍有一个关于井的小型展览,杭州市上城区的一个古井都有传说或介绍。很值得细细了解一番。

古井保留着城市文脉,特有的水井文化以及市井风俗塑造着今天的杭州,是历史给予杭州的馈赠。在杭州,水井与我们朝夕相处而易被忽略,试着走街串巷,将每一口井联系起来织成生活的网,在形形色色的市井故事中重新感受当下。再忆井边生活那是一段关于杭州的集体记忆,亲切而值得回味。
张小泉剪刀与大井巷的传说

张小泉,安徽黟县人,从小随父学制剪刀手艺。康熙二年(1663),战争频繁,迫于生计,张小泉携家人来杭,在大井巷开设剪刀铺。一日,大井巷内的“钱塘第一井”井水突然变黑、腥臭难闻。一老者说:“此井通钱塘江,江里那两条成精的雌雄乌蛇精在此井相交产卵。要想此井永清,除非除去两蛇。听罢,张小泉立即拿了把打铁大锤跳入井中,不等两蛇反应便抡锤打过去,竟把两蛇的颈脖砸得粘在一起。除掉两条乌蛇精,井水又变清了。张小泉泅出水面,把粘在一起的死蛇往地上一扔,两条蛇尾弯了起来。见此情形,他倏忽悟出了个道理,忙跑回店铺打起了剪刀。弯柄剪刀由此诞生,比直柄剪刀更应手。从此,张小泉生产的剪刀都改成了弯曲柄。

如今,创始于1628年的 “张小泉剪刀”是杭城著名“五杭”之一,杭剪名扬大江南北,遐迩中外。
据说,大井巷57号就是张小泉剪刀店旧址,这家手工作坊模式的百年老店。在乾隆年间,被作为宫用之剪。

虽然同在吴山脚下,同样是历史街区,同样是古建筑群,可是大井巷实在安静太多,甚至有些静谧的感觉。路两旁同样也是商户据多,可是大多都是安静的手工艺人的自主品牌,似乎多了几分自娱自乐安居一隅,颇有几分姜太公钓鱼之意。

这里的古韵,不输河坊街。在老街中还有许多的古迹,大井巷两边多为老砖瓦房,其中部分是木质结构,有些建筑外墙的墙皮已经掉的不成样子了,但是依旧古韵十足。


大井巷内也不乏一些时髦小店

新潮的咖啡店
一度成为年轻人热衷的打卡地

青年旅社与宝大参号


在大井巷里,另一个最大的看点当然就是胡庆余堂了。
胡庆余堂是一座胡雪岩开设的大药房,位于大井巷与河坊街交叉口,是一座气势恢宏的晚清徽派古建筑,有着江南药王之称,可见其名气之高。如果你想感受当年的辉煌以及繁华,那么走进这里细细参观才是。

▲胡庆余堂大门

"戒欺”是胡庆余堂的店训,由胡雪岩亲笔写就。
一百四十多年来,胡庆余堂始终恪守“戒欺”祖训,形成了独一无二的以“戒欺”为内涵的人文精神。这种理念跟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伦理道德密切相关,又立足于中药文化基础之上,具有超越企业层面、倡导社会公德的特征。
胡庆余堂中药文化的内核就是“戒欺”两字,一百多年来被奉为堂规,薪火相传,它不是一种说教,更像一种“宗教”的自律,在中药这个特定的载体上,启迪人的崇高,规范人的道德。中药得以治病救人,而弘扬中药文化的精髓,对当下构建和谐安康的社会,不啻为一贴良方。


胡庆余堂古建筑群为全国罕见重点文保单位,是中医药文化的一种独特符号,是保护、继承、发展、传播我国中药文化精萃的重要场所,也是目前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晚清工商型古建筑群之一。


倘佯在胡庆余堂典雅精致而又富丽堂皇的厅堂中,你会被一件件、一处处的艺术构建所吸引。胡庆余堂在建造时,不仅大量采用铁糙、银杏、楠木、紫檀等名贵原木,还普遍运用了木雕、石雕、砖雕、堆雕以及贴金、灯饰等工艺,使得整个药店宛如一座艺术宫殿。成为中国中医药行业朝圣的殿堂。

它采用了“前店堂后作坊”的布局形式,为清代晚期中药坊兼门市的典型。这种独特的布局满足了问诊、经营、生产及管理的需要。店堂中悬挂着不少匾、联、药牌,营造了药局特有的环境气氛和文化空间。

这里还有个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
形象介绍中药文化概况

胡庆余堂由晚清著名“红顶商人”胡雪岩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创建,地处杭城吴山脚下清河坊历史文化街区。从南宋建都到明、清二代,清河坊一带形成了一条“药铺”长廊:有南宋的保和堂、明朝的朱养心膏药店及晚清“六大家”胡庆余堂、叶种德堂等。胡庆余堂继承了南宋官方制定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从这一意义上讲,杭州是“古代中医药典”的发迹之地,而胡庆余堂则秉承了这一良好的传统,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胡庆余堂中药文化”体系。胡庆余堂中药文化以及所形成的独特的文化空间,主要体现在经营文化、建筑艺术和传统技艺三方面,一百多年来代代相传,垂范后世。


从胡庆余堂出来左拐,就是大井巷的另一出口。这里有一排店铺,是杭州出彩的“王星记”扇子,天堂伞(西湖绸伞)和“张小泉”剪刀,成为一个特色杭产品的展示窗口。


有人说:这条南起鼓楼,北至河坊街,全长不到300米的巷子,穿行而过不用五分钟,但若停下脚步,逛很多遍都不嫌多的。此话有点道理。
如今被改造过的大井巷整体仍然保持着浓厚的吴越文化传统,如果对于历史文化感兴趣,想要感受这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方式,来这里绝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