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睹为快:10余位艺术大师与时尚的跨界合作设计面料

自媒体 任奥全球推 2019/5/2 0:33:15

  先睹为快:10余位艺术大师与时尚的跨界合作设计面料

  非非马:毕加索、安迪•沃霍尔、达利都曾设计过面料或时装。曾经,时尚与艺术的融合,并不只为商业利益,而是透着理想主义色彩。



  今天时尚界的现状是,几乎只有LOUIS VITTION、PRADA、BURBERRY这样的奢侈品牌才会请、也才请得起村上隆、草间弥生这样闻名世界的艺术家来做时尚与艺术的跨界合作,其直接动机更多是为了利润与商业营销;而事实上,在当年,时尚与艺术的融合,其初衷和影响,绝不止于简单的商业行为,而是透着理想主义的色彩。



  由伦敦时尚和面料博物馆 (Fashion and Textile Museum) 策展的《时尚印迹:从毕加索到安迪•沃霍尔》正在上海艺仓美术馆展出,经由这个展览,很多公众第一次发现,原来,艺术史上那么多赫赫有名的艺术家都曾应邀做过纺织面料的设计;曾经,普罗大众也可以用完全负担得起的价格拥有一件贴着顶级艺术家标签的时尚单品、一匹窗帘,或者一个靠枕。这些响当当的名字包括达利、亨利.摩尔、毕加索、胡安.米罗、夏加尔、马蒂斯等。当然,到波普文化的代表人物安迪•沃霍尔设计面料,这已经不出大众的意外。



  这个展览2014年在已成为伦敦新文化地标的伦敦时尚和面料博物馆首展后颇受欢迎,已巡展于苏格兰、加拿大、美国、荷兰等国,这是它第一次来到中国。

  艺术不应仅仅属于金字塔上部的少数人,艺术应走进大众生活。《时尚印迹:从毕加索到安迪•沃霍尔》展览正聚焦了10余位艺术大师与时尚的跨界合作,展出了95件代表性面料及时装。




  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英国“工艺美术之父”威廉•莫里斯为代表的许多艺术家,就已经在探索如何让艺术实践更加贴近普通大众的生活,他们进而将眼光对准了设计领域,开始为批量化生产的纺织品提供艺术设计,以飨大众。

  但是,随着“二战”的爆发,这一潮流因为战争、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受阻,平民大众的衣着更多以实用、简朴为主。直到20世纪40年代的战后时期,艺术家介入纺织行业的潮流再度兴起。战后的英美社会经济开始复苏,文化开始复兴,激发出大众对审美生活更高层次的需求。

  1940年代,超现实主义是当时最时尚、最受欢迎的艺术流派,西班牙艺术怪才萨尔瓦多•达利的盛名享誉世界,1947年他首次跨界与韦斯利•辛普森(Wesley Simpson)公司合作,设计了超现实主义的披肩方巾,并出现在了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Alfrend Hitchcock)电影《爱德华大夫》中。本次展览中特别展出了这幅经典设计作品。

  到了1950年代,在这场持续的“时尚与艺术”跨界融合的运动中,以英国与美国的纺织业表现最为抢眼。

  在英国,1953年的展览“融油画于时装面料” 是纺织品设计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二战后英国艺术家提出了将面料作为艺术媒介的全新理念, 英国众多大腕级艺术家参与了展览,包括亨利•摩尔、威廉•斯科特、约翰•派博、格雷厄姆•萨瑟和爱德华多•包洛奇等。

  在产业界,英国著名的爱丁堡纺织公司、大卫.怀特海德公司、赫尔公司等,分别邀请著名艺术家参与打造分别针对高、中、低端市场的纺织面料。这些作品,风格各异,价格不等。

  在美国,最为抢眼的是纽约富勒纺织品公司与20世纪大师的合作项目——现代大师“Modern Masters”。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当数毕加索的设计,此前,他从未接受任何公司的商业设计邀请。在当时,毕加索设计的面料,也仅以每码1.5到2美元(1码≈0.91米)的实惠价格出售,富勒公司也正式打出了“Art for Inches”(“面料上的艺术”又被译为“艺术为人民”)的口号。因为毕加索在艺术界的无上地位和感召力,随后,一大批著名艺术家如胡安•米罗、费尔南•雷捷、马克•夏卡尔、劳尔•杜飞等纷纷参与了这一运动。

  到了1960年代初,毕加索作为20世纪先锋艺术家、社会主义理想的终生同情者和一位收入颇丰的法国共产党党员,一共参加了两个纺织品设计项目。1963年,这两个项目被商家推向市场。

  毕加索与纽约布鲁姆克拉夫特织品公司合作了11款材质各异、色彩绚丽的家居装饰面料,面料上的丝网印刷图案均源自毕加索生平的艺术创作。该系列每码售价仅为5美元左右。

  除此之外,毕加索还与美国滑雪服生产商白鹿(White Stag)合作,为雪地着装系列设计了多款面料图案,后来被应用于印花灯芯绒斗篷、PVC涂层雨衣、纯棉卫衣以及女用裙裤等单品的生产。它们当年的市售单价在9到30美元之间。

  整体而言,艺术家在商业纺织面料的设计参与在1960年代进入了尾声,但此时波普艺术登场,先锋代表人物安迪•沃霍尔1960年代初在纽约平面设计界大获成功。沃霍尔从19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设计了不少波普风格的面料,从蝴蝶主题到食物主题、小丑主题等。




  在波谱板块里,我们还能看到英国设计界的ICON级设计师桑德拉•罗德斯(Zandra Rhodes)最受欢迎的几个作品——比如她在1964年推出的“高级铜徽”,和1968年推出的丝网印花丝绸面料“口红”等。



  出生于1940年的罗德斯,今年已79岁,是英国流行纺织品设计的先驱,因其在时尚与面料设计领域的贡献,先后被英女王授予CBE和DBE大英帝国官佐勋章。伦敦时尚和面料博物馆正是她在2003年一手创建,如今她自己就住在博物馆的楼上。

  为配合此次展览在中国的展出,她应主办方之邀前来出席开幕式,也接受了笔者的采访。她虽然被外界贴上了“朋克公主”的标签,但她作为一个设计师,一生追求,无非是个“美”字——无关世俗标准,是她自己心里所认为的“美”。她不认为那些标签可以全然定义她。谈及时尚与艺术的跨界融合或者关联性,她认为,这两者在最本质上都是为了推动人类社会“美的进程”。

  多年来,她自己的外形也非常有个人特点,从粉蓝、粉绿的发色到如今多年不变的粉红色,带有舞台戏剧效果的妆容,夸张的大项链,色彩艳丽的服饰,这让她的个人形象在国际时尚界独树一帜至今。我问她为何选择粉红发色与如此艳丽的色彩,她说,很简单的原因,我觉得好看,它们让我心情很愉快。这个回答,一点都不“朋克”,一点都不“反叛”。

  与七十多岁仍会开着坦克去首相府邸示威游行的“朋克教母”——“西太后”薇薇安.威斯伍德相比,被外界称为“朋克公主”的罗德斯,更像是一个纯粹的时尚设计师。她对时尚与设计本身的热情与兴趣,远远超过了政治理念与社会议题的表达。

  过去几十年来,罗德斯曾为黛安娜、杰奎琳.肯尼迪、皇后乐队主唱费雷迪.麦克尤里等诸多名流、明星设计过服饰,作品也被V&A博物馆、著名设计师Tom Ford等收藏。

  她告诉笔者,这已经是她第四次来到中国,第一次要远溯到40年前。“我是1979年中国刚刚打开国门时,第一批来中国的外国游客之一。”她回忆当年触目所及都是绿军装,与今时今日截然不同,“中国人的衣着与时尚产业,在过去40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她之后分别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来过中国,每一次来都能发现巨大的变化。

  她看好中国时尚业的未来发展,认为比西方的时尚业更有活力。“中国有如此庞大的市场,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中国的时尚设计师其实并不需要把眼睛盯着西方,专心做好自己的设计,届时西方时尚业自己会来追着你跑。”她说以她自己的经验看,她自己有意识地尝试为所谓迎合商业需求而做的设计,从来表现都一般,真正卖得好的,永远都是她发自本心最想做的设计。

  她感慨这个时代社交媒体的巨大影响力,已经成为当代人的“新上帝”,但她也并不抗拒时代潮流,虽然她自己没开个人的社交媒体账号,但公司和品牌开了。善于学习,对新事物保有好奇与热情,还体现在她一到中国就注册了微信账号,并且很快就学会了使用,还加了笔者。她说,很希望自己的品牌能够进入中国市场。

  自言喜欢看浪漫爱情电影、喜欢与老朋友们聚餐聊天的她,给人感觉爽朗平和,尽管年近八十,却每天高强度工作,甚至分别在去年和今年都在伦敦时装周推出了个人时尚大秀。今年9月,她的“从业五十年回顾大展”也将在伦敦时尚与面料博物馆展出。

条评论
评论
相关推荐
任奥全球推
一个与百度相媲美的全网推广平台,自媒体社区朋友圈以内容到订单一次性完成,让消费者成为你的业务员,让全天下人为你你的产品推广,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产品共享是任奥全球推的最大优势,企业不需要自己建立网站雇佣专业人士,只要高中毕业即可胜任。有效果大家共赢,没有效果给你赚个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