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服装鞋帽网首页 > 正文
自强不息的浙江商人角逐世界
浙商是中国最庞大的“游商部落”,是我国第一大商帮。全国大多数城市都有“浙江村”或者“温州村”,不少地方开办了“义乌国际小商品城”。目前有超过500万名的浙商在全国各地和世界五大洲创造着财富。“浙商”全球创业、木秀于林、自成品牌的奥秘是什么?记者就此连线专访了浙江省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王曙光。 王曙光说,浙商凭借敢为人先、不断进取、创新创业的精神,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成为我国一个独特的经济现象。“为什么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浙江人?为什么全国500强企业中,浙江企业总是位居前列?为什么在每年的福布斯富豪榜上,浙商总占据绝大多数?”王曙光用一些生动的商海实战例子展示了浙商身上蕴藏的一种特有的“经商因子”。 从地摊小贩到集团老总,浙商身上蕴藏着“独立自主、吃苦耐劳、敢为人先、抱团发展”这一共性 【案例】被济南人誉为“眼镜大王”的浙江人黄益治,现在的身份是济南茂昌眼镜公司董事长。20多年前,他像成千上万的浙商一样独身一人“闯江湖”。初到济南,因为身上没有几个本钱,他还只是一个在城市街道边摆地摊的小伙子。但黄益治目标明确,一心想在眼镜界做出名堂。三年后,黄益治终于积攒够了租房开店的费用,在济南市开了一间属于自己的眼镜店。又过了四年,有了一定积蓄的黄益治回到浙江,自己创办了一家眼镜厂,并利用自己在济南开眼镜店时的经验,在行业中率先研发成功了板材眼镜。目前,黄益治在浙江有自己的眼镜生产基地,在济南有当地最大的眼镜贸易企业。2005年,黄益治与他人合作,投资5亿元,在济南成功开发了“总部经济园区”。黄益治在济南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先后当选为济南市人大代表和济南市总商会副会长。 浙江“澳伦”鞋业老总倪忠杰,坐到了公司老总的位置,但他并没有因此坐在安乐椅上享受,而是想着如何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为了开发北方农村市场,他在1999年驾车到河北的保定、邢台等地农村考察市场,并依托当地做生意的浙江同乡,了解到许多农村市场信息。考察期间,他平均一天要走五六个县区,主动找经销商洽谈业务,还帮助他们挑选合适的铺位。有时晚上住20元钱一夜的乡村小旅馆,房间连门闩都没有,有时找不到旅馆就在农户家中打地铺。就这样,他连续在河北农村跑了40多天,行程3万多公里。这之后,他在河北省内的100多个县城开设专卖店,成功打开了河北农村市场。许多浙江同乡闻风而至,在此聚集,一个浙商群体在当地迅速形成。 王曙光说,浙商是一本难读而耐读的书。接触浙商,不管是在车站旁摆地摊的小商贩,还是大集团的老总,他们身上都有一种精神感染着你,这种精神就是“独立自主、吃苦耐劳、敢为人先、抱团发展”。这种精神的形成,跟他们所处的区位和历史有关。 浙江人多地少,多属丘陵地带,背靠山岭,面向大海,在“七山二水一分田”上,养成了浙江人既精明又宽厚的性格,具有经商的敏感性。穷,是浙江人纷纷外出创业的最早的原因。历史上,浙江人的基本生活状况与其他地区有较大差异。“穷则思变,穷走天下”。所以,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大量浙江人外出打工。他们起初做一些弹棉花、补皮鞋、擦皮鞋、卖纽扣等最苦最累的零碎活,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创业,完成了浙江人做生意所需的原始积累。浙江近些年经济发展最快的台州、温州,过去都是浙江最穷困的区域。以温州为例,温州人相当独立自主,从不“等、靠、要”,只注重自我行为的实现。也许是面海靠山的缘故,温州人既像大海那样眼界开阔、思维活跃,又如大山般意志顽强、从不言败。抱团,是浙商的一大特点。在全国,在全世界,温州同乡会哪儿都有。就像猴子捞月亮一样,只要有一个温州人在那儿站住脚了,很快就有一群温州人会在那儿安家。浙江有数不清的“专业村”“专业镇”“专业县”。有一个人做某个行业尝到甜头,他就会带动亲戚朋友一起上,然后再带动更多的人,慢慢地,这个区域可能没有什么龙头企业,但“拳头经济”形成了。虽然这里也有抄袭、模仿,但总体来说,一个产业的聚集,的确是带动了更多人的富裕,让更多人找到了创业的机会。 有市场的地方就有浙江人,他们不安于现状,坚持四海为家、创新创业 【案例】1990年,温州商人李汝龙怀揣2万美元远赴法国创业。当时,李汝龙已经拥有一家初具规模的企业和400多平方米的豪华住所,是许多人眼里的成功人士,但他没有被暂时的成功绊住前进的脚步。 当时法国的自由贸易氛围、先进的经营理念深深地吸引着他,但到了法国后,等待李汝龙的生活却完全不是想象中的样子。语言不通、身份不合法曾让他吃尽苦头,靠制作皮包辛苦积攒的20多万法郎在西班牙被人以办合法身份为由骗得精光。此时,李汝龙的小姨和两个儿子也到了法国,找不到工作,7个人蜗居在9平方米的房间里艰难度日。 浙商创业时目标是很明确的,衣食住行什么都能将就,就是心理上不能气馁,事业上不能退步!正是温州人的坚忍,支撑着李汝龙站起来走下去。 李汝龙学会的第一个西班牙语单词是“碎皮”,他把这些别人不要的材料拿来制成腰包,生意出奇得好。“碎皮”成了他“命运的转折点”。就在他拿出回国的路费决定倾尽全力把生意做大时,却又遭歹徒打劫,所有积蓄被洗劫一空。生活还要继续,李汝龙来不及沮丧。他看准机会进了一种款式不错的皮包,并找到了一个生产基地,每一次到货时他的小店就被挤得水泄不通,这一次李汝龙完成了几千万元的积累。如今的李汝龙在西班牙的产业已从单纯的箱包贸易转变成为综合性贸易、投资,还进入了西班牙的运输业,在中国东莞建立了大规模工厂,在西班牙建立了首家中国商品批发市场,在中国投资了近7亿元的房地产项目。他担任着欧洲华裔互助会副会长、西班牙华商协会会长、西班牙长城龙集团董事长、西班牙华商中文学校董事长等职务。 王曙光说,只有鸟儿飞不到的地方,没有浙商走不到的地方,浙商的足迹遍布全世界。经商创业,每个人都有机遇,关键是你有没有魄力去抓住它。李汝龙的奇迹就是在成功之后并没有满足,而是正视困难,勇敢地到海外闯荡。这是浙商的一个共性。在浙江,像李汝龙这种四海为家忙创业的浙商随处可见。哪儿有市场,哪儿就有浙商的影子。 “浙商四海为家的秉性是不分年龄的。”王曙光说,温州人中好多人年纪轻轻便离家外出经商去了,有些来自山区的少年甚至没出过大山,但他们不怕。不管是大江南北,还是大洋彼岸,一抬腿就走了。 王曙光说,浙商的手脚出了名的勤快,只要能生存,他们什么活都能干;只要有生意,他们什么地方都能去。他们千方百计寻找最有价值的市场开发源地。也正是因为这一共性,使浙商成为我国最大的一个经商群体。据浙江省工商局的初步调查,目前浙江在国内经营发展的商人有390多万人,加上境外的100多万人,目前约有500万浙江人在国内和世界五大洲创造财富。目前浙江人在外设立的市场主体近80万家,注册资本金2000亿元,投资总额达6000亿元,各种不同形式的商会、促进组织就有150个。现在浙江的民间资本据初步估计,有据可查的就有8700多亿元。 从价值取向来看,多数浙江人把经商当成自己人生发展的首选 【案例】王曙光说,他的一个浙江学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毕业后去了机关,但过了两年就辞职下海,后来一路闯荡去了欧洲。当这位几年未曾谋面的学生再来杭州时,已成了腰缠万贯的大老板。 他的这名学生起先出国在老乡的饭馆里打工,后来自己开了一家小饭馆。再后来,他就把小饭馆变成了中饭馆、大饭庄。现在,他在西班牙的饭庄,成为当地达官贵人的定点就餐之所。就这样,他成了财富一族。 王曙光说,在浙江,像这样少小离家几年后,悄无声息成为“大老板”的故事多如牛毛。确实,浙江青年为了创业,会把自己所有的积蓄都花在路上,只求跑得更远,而不像其他人那样,有点钱就存起来。浙江的老人评价谁家孩子有出息,也常常看他跑得远不远,是否见多识广。所谓“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道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准确地概括了浙商创业的特征。 王曙光说,“不安分”是浙江青年的一个特征。他碰到了许多在机关谋职的青年,起初在递过来的机关名片背后,有相当一部分印着家庭企业“经理”的头衔。也就是说,上班坐机关,下班做生意,是这些青年人的自然选择。再后来,不少人就把机关名片换成了企业名片。这意味着,他们辞去了公职,成了纯粹的商人。这几年,浙江从上至市长下到普通机关干部下海创业的人越来越多。由此可以看出,从价值取向看,多数浙江青年更愿意经商,他们把经商当成自己人生发展的首选。 王曙光说,浙江人的观念和文化造就了浙商生存的土壤。从浙江青年的个性来看,几乎都散发着浙江人特有的自由习气:很不习惯按机械程序做事,很不适应等级之间的关系,很不理解为什么不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很不在乎别人的议论。在他们看来,商海是最自由的大海,经商是最好的游泳方式,赚钱是人的本能,财富是成功的象征。这种鲜明的个性渐渐成为区域性的共性,也就是说,是浙江历史上形成的商业文化积淀熏陶了现代的浙江青年。这个群体在观念上的一致性远非其他地方的青年所能比肩,并且,这种观念本身就已经成了一种财富。 路费就是学费,市场就是学校,继续学习是浙商前进的动力 【案例】郑秀康,现在的头衔是中国皮鞋行业的龙头企业康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1980年,他的官衔是温州通用机械厂副厂长。当时的他,想离开这个国有企业,走一条自主创业的道路。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选择:到一家皮鞋作坊当学徒,每天工作到深夜。用了45天时间,他掌握了做鞋的各种技术,随后拿出几百元积蓄,招了8名工人,办起了一家皮鞋作坊。从此,郑秀康远离了副厂长的安逸生活,选择了一条艰辛创业道路。在他的创业过程中,他把业内的每一个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都当成老师,虚心向他们学习经商之道,并从他们的成败中汲取经验。 后来,当他的企业刚要有起色时,杭州武林门火烧温州鞋事件发生,郑秀康的皮鞋厂也受到牵连,产品开始滞销

世界服装鞋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世界服装鞋帽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sjfzxm.com",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3、若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电话:0755-32905944,或者联系电子邮件: 434489116@qq.com ,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4、在本网发表评论者责任自负。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