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协商"机制 是纺服业一大进步一
从本月1日起,全国多个省市同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多在20%以上。至此,今年以来,上调或计划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的省区市达到27个。
涨薪热潮也让工资协商制度再次成为焦点。
作为全国的工资协商制度样本,温岭新河镇羊毛衫行业8月将出炉2010年度职工工资协商协议书,这将是新河镇推行羊毛衫行业工资协商制度以来的第八份协议书。
羊毛衫行业孕育出的“温岭模式”能够带来怎样的启示?工资协商制度能否在提高工人待遇的基础上,成为推动服装业转型升级的又一助力?
工会推动下的“温岭模式”
涨薪,还要涨薪。
“今年工人工资预计比去年提高10%左右。”陈福清语气肯定地告诉本报记者。
作为浙江省温岭市新河镇羊毛衫行业工会主席,陈福清下个月将代表新河镇12000名羊毛衫业工人,签下2010年度职工工资协商协议书。这将是他签的第八份工资协商协议书。
在担任行业工会主席的第八年,自认为是“打工者”的60岁的陈福清仍骑着一辆自行车穿行在新河镇的大街小巷。自行车是陈福清8年工会工作的见证者,现在他所骑的自行车已经是“第三任”。8年时间,陈福清骑坏了两辆自行车,他还曾被摩托车撞倒缝了三针。
自行车还见证了陈福清8年前初任行业工会主席时的多次冷遇。
第一份协议书
“人难见,脸难看,话难听。”陈福清将自己最初的境遇总结为9个字。
2003年初,为了制定出一份劳资双方都能接受的工价表,陈福清开始对新河镇的羊毛衫企业的工资状况进行调研,希望拿到各家工厂的工价表,而这对于企业来说可是商业秘密。因此,起初并没有老板愿意配合。
陈福清在遭遇多次闭门羹或冷脸相对之后,求助于镇政府,终于在当年的6月13日召开了“羊毛衫行业职工工资恳谈会”,13名职工代表和8位企业老板坐在一起谈判。
陈福清回忆起当时的谈判过程:我们根据5大工种、59道工序制成了工价表,由工人对工价表进行无记名报价,同时老板也报出自己的工价,然后双方针对有争议的工价进行讨论。“其实双方的报价差距不算大,大约10%的差价吧。”陈福清说,但还是来来回回谈判了十几个回合,对工价标准进行了数次调整。对实在谈不拢的环节,由政府出面做工作。最终确定下来的工价被定为行业最低工价。
2003年8月8日,代表职工的新河镇工会与代表企业的行业协会签订了《羊毛衫行业工资(工价)协商协议书》,并约定行业工资协商每年进行一次。
“协议来之不易啊”,陈福清感叹,协议签订前的工人工资水平是680元,协议要求“每月最低工资不低于800元”,并且工资必须在“当月产量结算后次月25日至28日发放”,如有困难则与工会协商适当推迟。“最低工资800元,这在当时的全国来讲都不容易。”陈福清告诉记者。
为了将这次成功的尝试更好地推行下去,2003年8月,新河镇羊毛衫行业工会成立,首开非公有制企业的行业工会先河。时任镇工会副主席的陈福清兼任该行业工会主席。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3、若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电话:0755-32905944,或者联系电子邮件: 434489116@qq.com ,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4、在本网发表评论者责任自负。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