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中坚守岗位的中国“织女”
43岁的律春霞很爱说话,记者每次都需要打断她滔滔不绝的细数才能提问下一个话题,但和其他女性不同的是,她的声音听起来格外浑厚沙哑。
“从20岁开始,我就在厂里工作。原来嗓子很好,但纺织厂里噪音大,说什么都得喊出来,后来慢慢嗓子就变哑了,以后永远都是这个声音。”律春霞指着喉咙说。
河北省石家庄的传统手工纺织历史悠久,而近代机器纺织工业开始于1922年,上世纪50年代,政府先后成立了第一至第六棉纺织厂。曾几何时,石家庄市的棉纺织业蜚声海内外。
据律春霞介绍,上世纪80年代初,自己目前所在的河北石家庄常山纺织集团叫石家庄市纺织局,1998年开始,国有企业进行“优化组合”,于是石家庄第一至五棉纺厂被整合到一起成立上市公司——石家庄常山集团,在募集5亿多人民币后,集团又成立了新公司——石家庄常山恒新纺织有限公司。
“‘恒新’的意思就是‘诚心永恒,开拓创新’。做纺织工人,诚心很重要,因为工作强度很大,环境也比较吵,没有恒心、诚心,很难坚持。”律春霞一边换上纺织工人淡绿色的工作服一边说。
来到纺纱车间,湿热空气扑面而来,巨大的机器轰鸣声反而给人一种无声世界的感觉,除非大声喊话,否则只看到对方嘴巴在动。律春霞走起来大步流星,壮实的身体仿佛在跑动,记者稍不留神,就会在100多台机器之间把人跟丢。
上百个织布机有节奏地上下摆动着,织布机发出的震动似乎也带动地面随之震动。一群女工有序地穿梭在一台台织布机前,或忙着装梭,或忙着检查被搅乱的棉线。
室外呼啸着北风,气温在5摄氏度左右,已有人穿上厚厚的大衣。在室内,女工们却身着短袖T恤。棉线在纺织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棉线才不会打结。这个温度一般都控制在28-30摄氏度左右。
为了缓解工人的闷热,整个厂房在临近墙壁的位置,分别装上4个半径1米左右,看起来像时钟的大型空调,但对于一间面积上千平方米、封闭严密、有百来台机器运转的厂房,这4台空调的作用实在是杯水车薪。
工人们告诉记者,布场的工作是整个织纱过程中最辛苦的一个环节,相比织纱,整经(将棉线纺成一筒筒的)、浆纱(清洗棉线)等程序就轻松多了。织纱的过程就是整经、浆纱、穿筘、布场和整理,经过这5个程序,一根根线就成一匹匹纱了。
随着时代发展,车间里的设备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但终究要人来操作,工人们的看台数量逐渐提高。
“过去每个人看5台机器,现在每个人看15台。”30岁的工人王冕说。
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律春霞告诉记者,现在能踏实下来安心学习纺织技术的人越来越少了。“纺织工作辛苦,但我们的工资很多年还停留在每月2000元左右,这样的收入和其他行业比起来自然没有吸引力。”
收入不高,工作强度大,使得纺织厂很多年都面临招工困难。就恒新纺织有限公司而言,目前工人数量只够刚刚好开启现有设备。
不过,律春霞表示,工作多年的老纺织工人还是不愿意离开这里去私人的纺纱厂区,尽管那里工资要高一些,能达到3000元左右。“国有企业帮我们上五险一金,而且管理也比较正规,对我们来说有保证。”律春霞说。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3、若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电话:0755-32905944,或者联系电子邮件: 434489116@qq.com ,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4、在本网发表评论者责任自负。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