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未签劳动合同的工伤索赔“反败为胜”
男子未签劳动合同,工伤索赔“反败为胜”,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郭某提交的工作服、饭票、监控录像资料等证据,能够证明其在原告某科技公司处工作的事实,进而能够认定其与原告某科技公司之间存在劳动关系。
近日,薛城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确定劳动关系纠纷案件,最终法院认定原告某科技公司与被告郭某之间存在劳动关系。
该案中,郭某自2013年3月起就在某科技公司上班,但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后该公司以员工名册没有郭某为由拒绝承认存在劳动关系。于是,郭某向枣庄市薛城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委员会裁决确认被告郭某与某科技公司之间存在劳动关系。该公司不服,遂起诉至薛城法院。
庭审中,被告郭某当庭提交了印有“某科技公司电动车”字样的工作服及印有“某科技公司餐厅”字样的饭票,同时提交了在公司门口北发生交通事故,交警部门调取的该公司的监控录像显示了当日被告郭某从公司内推车外出的情形。
原告某科技公司主张公司职工名册中无被告郭某,但未提交其职工名册,且其主张与在仲裁庭审时陈述的“郭某在其公司工作是事实”相矛盾,有违诚实信用诉讼原则,对其与被告郭某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的主张不予采信,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
办理该案件的法官介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二条规定,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可参照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认定双方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因此劳动者在不能提交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可以提供“工作证”、“服务证”等用以证明劳动关系存在。
相关链接:
陈某于2012年9月1日进入上海某网络科技公司工作,双方签订了2年的劳动合同。由于工作性质原因,陈某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存在加班情况。公司均按法律规定支付加班工资。2014年8月31日双方劳动合同到期,公司决定不与陈某续签劳动合同,并支付陈某两个月的经济补偿金。陈某对于公司在补偿金计算中剔除加班费存在异议,与公司交涉无果后,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公司足额发放经济补偿金。
本案的焦点为:经济补偿金的基数如何确定?
陈某认为:经济补偿金基数应当将其劳动合同终止前12个月的所有工资性收入计算在内,包括加班工资。
公司方认为:公司方在计算陈某的经济补偿金基数时按其劳动合同终止前12个月的所有正常工作时间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货币性收入计算,但不计入加班费,符合法律规定。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审理后认为:合同到期后用人单位不与陈某续签劳动合同,致使双方劳动合同终止,用人单位应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支付劳动合同终止的经济补偿金。用人单位已根据法律规定支付陈某两个月的经济补偿金,现陈某要求用人单位计算经济补偿金基数时应将加班工资计算在内,补足经济补偿金的请求于法无据,不予支持。
本案是关于劳动合同解除、终止经济补偿金计算基数的问题,焦点在于是否应当将加班工资计算在经济补偿金基数内。《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劳资双方对于经济补偿金问题尤为关注,尤其是劳动合同到期终止,用人单位不续签劳动合同的,仍旧要支付经济补偿金,这是新的规定。对经济补偿金计算基数是否应当包含加班工资的问题,《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均未明确。因此,实践中也存在分歧,但上海地区大多是将员工离职前12个月的所有工资性收入计算在内,其中也包括加班工资。但这一口径在2013年发生了变化,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在2013年第1期《民事法律适用问答》中对于计算经济补偿金基数时是否应当将加班工资包括在内有了明确规定。
上海市高院认为:“第一、经济补偿从性质上看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后,为弥补劳动者损失或基于用人单位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而给予劳动者的补偿,故经济补偿金应以劳动者的正常工作时间工资为计算基数。第二,加班工资系劳动者提供额外劳动所获得的报酬,不属于正常工作时间内的劳动报酬。第三,从原劳动部《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5条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27条规定来看,也应认为经济补偿金不包含加班费。综上,我们认为在计算经济补偿金计算基数时不应将加班工资包括在内。”
因此,根据上述上海市高院的规定,用人单位在计算员工劳动合同解除、终止的经济补偿金时不应将加班工资包括在内。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如果用人单位存在恶意将本应计入正常工作时间的收入计入加班工资,以达到减少正常工作时间工资和经济补偿金标准的,则应将该部分“加班工资”计入经济补偿金计算基数。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3、若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电话:0755-32905944,或者联系电子邮件: 434489116@qq.com ,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4、在本网发表评论者责任自负。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