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老婆买包的时候我为什么不给自己买双鞋?
像有 "鞋届 zara" 之称的Clarks,"抗脚汗小能手"的GEOX,以及 "爹妈和我都能穿”的ecco,实际上你要说档次的话,ecco 的定位要比 Clarks 和 GEOX 都更高级一些。在大几百到小几千的范畴里,真正跟 ecco 档次定位差不多的其实是像LOAKE、Hush Puppies、Rockport这几个国人并不太熟悉的品牌 ▼

但有一点你发现,同样的产品,ecco 在国内和国外的价格差别是非常大的。同样的一款鞋,国内可能要接近 2000 块,国外也许只是 1000 出头,甚至只要八九百块。要是在 Outlets 商场,价格的差别就更加巨大。
是什么造成了那么大的价格差别呢?
首先是汇率和税。
一般说来,一个头脑没有狠大问题的厂商,是不会愿意自己的产品在不同地方有不同售价的。就像没有厂商会真的愿意做 “饥渴营销” 一样。不同的价格体系会给自己的全球市场管理造成巨大的混乱。
决定价格落差的,主要还是货币的汇率和当地的税收政策 ▼

即便如此,心细的童鞋稍加计算一下还是会发现,哪怕去掉汇率和税的落差,ecco你的价格差得也太特么多了吧?
这里就有另一个问题, 就是市场定位。
国外买 ecco 的主力人群和国内买 ecco 消费大户,几乎是完全不同的两拨人。ecco 定位的初衷,是面向收入水平提高的年轻人的一双「休闲鞋」。
所以它才不断强调自己 「舒适、耐用、经典」。狠符合北欧品牌的特征 ▼

而到了国内呢,ecco发现自己的这个年轻人市场根本不存在。简直是吓尿了…
十多年前它刚进国内的时候,千元级的鞋市场几乎就只有这么两种形象:要么是20岁男生追逐的球星潮鞋,要么就是刚发财的土老板和公务员小干部最喜欢的方头皮鞋▼

在当时(和后来狠多年)的环境里,除了这两种鞋以外,在千元级的市场里几乎没有其他鞋类的立足之地。这让 ecco 陷入了深深的困扰。
经过一番调研,ecco 发现在国内真正能接受自己这种「皮鞋」的,还是 35 岁左右的中年男性。大概就是下面这种形象你们想象一下▼

这种男生呢,他们并不缺钱,也热衷于买皮鞋。他们对皮鞋的要求呢,就是「穿起来舒服,走出去要有面子」。 这两个要求对于 ecco 来说,几乎就是自带属性。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3、若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电话:0755-32905944,或者联系电子邮件: 434489116@qq.com ,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4、在本网发表评论者责任自负。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