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服装鞋帽网首页 > 正文

崛起的现代泉商有四大内涵

2010/3/4 14:12:00 来源: 评论(0)87

   泉商是如何形成与崛起的?这一群体有着怎样的文化精神与性格特征?在新时期,泉商精神该如何发扬光大?带着这些问题独家专访了泉州师范学院副教授、华侨大学闽商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文波博士。


    现代泉商再度崛起


    学者陈枫于2004年在《水煮商人》中说:“受地理环境和人文因素的影响制约,福建各地商人的性格很难一言以蔽之,闽北商人安贫乐道,闽东商人求稳怕乱,闽西商人重宗内聚,闽南商人讲究‘过番’、‘出洋’,从商人素质和商业精神的角度看,闽南商人是最优秀的一群,因为他们以商为本,因商而生,具有强烈的市场意识。”对此,刘文波表示赞同。他说,泉商正是闽商的主体,是闽商这一群体的杰出代表。他认为,研究泉商,应该放在闽商、福建这样的大视野下去体察,而不能拘泥于泉州一隅。因此,刘文波认为,如果要探讨泉商的形成与崛起,就不能不说闽商的形成与崛起。刘文波介绍,对于闽商在历史上的几次活跃期这一问题,学者郭招金曾有过概括。


    郭招金认为,宋元时期闽商出现第一次高峰。当时许多波斯人、阿拉伯人到泉州一带经商,这个时期的闽商与外来商人结合在一起,商业活动十分活跃。当时泉州的国际贸易和航运业十分发达是大家所知道的,20世纪70年代出土的宋代古船是当时闽商兴盛的见证。至少在宋代,闽人已基本掌握远洋安全航行的各种技术。每年选择在北风南吹的秋季下南洋,选择在来年暖风北吹的春季归来。南宋时由于政治文化中心南移,带动闽北的造纸业和印刷业,建阳麻沙曾是当时全国的印刷出版业中心。德化的瓷器,漳州的年画在宋代也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


    到了明代,则是福建海商的全盛期。明清时期是闽商的又一次活跃期,主要是航海业及对外贸易十分发达。郑和下西洋的海上通道主要是由闽人用生命开辟出来的。郑和下西洋的船队,相当部分海船是在福建制造的,许多船员都是闽籍人士。明代是以海商为主体的闽商全盛期,明末清初的郑氏航海集团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是一个纵横东亚、东南亚的海上商业王国。


    清朝初年,中央朝廷一度实行禁海令,控制着东南沿海制海权的福建海商受到严重打击。1684年(即康熙二十三年),清政府发布“展海令”,正式解除海禁,但元气大伤的福建海商,在经营范围和活动能力方面与明代相比已显颓势。到了清代中后期,福建海商走向衰败。由于外国轮船进入,大批福建籍水手失业,海商是福建商帮中的主体,从此福建商帮在国内风光不再。


    在本地闽商走向衰落之时,郭招金发现有另一支闽商队伍在南洋各地悄然崛起。19世纪中叶以后,大批福建先民移居南洋,他们中大多数是劳工阶层,漂洋过海到异域他乡充当苦力,只是谋求温饱。其中有一些人苦心经营,从小本生意做起,成为富甲一方的成功企业家。据统计,福建现有海外华侨华人1100万人,分布在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闽籍的港澳同胞约120多万人,闽籍台胞900万人。这些闽籍乡亲资产存量估计超过3000亿美元。称闽商帮是海外华商的第一商帮并不为过。据《亚洲周刊》公布的“2003年度国际华商500强”显示,除台湾企业之外,264家华商企业中,闽商有101家,其中东南亚国家83家,香港地区18家,累计资产达2560.1亿美元,分占上榜企业数和资产总额的39.9%和36.8%。


    泉州是著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全市海外华侨、华人有620多万人,旅居香港、澳门同胞有80多万人,台湾汉族同胞中44.8%约800万人祖籍泉州。随着中国大陆改革开放政策的全面推行,富有拼搏精神的现代泉商再度崛起,其中既有祖籍泉州的广大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也有实力日益雄厚的本土泉商。借助海外闽商的大力帮助和配合,不少“本土派”泉商在很短时间内就完成了资本积累,四处扩张,在国内市场上迅速崛起,成为中国企业界新星群。



  泉商在改革开放大背景下,拼搏与重商逐利的本性再度体现,民众中普遍的经商意识被充分激发。现代泉商迅速崛起,创造出不少奇迹。泉州已成为全国著名的“品牌之都”及“中国鞋都”(晋江)、“石材之都”(南安)、“石雕之都”(惠安)、“茶叶之都”(安溪)、“休闲服之都”(石狮)、“陶瓷之都”(德化)、“树脂之都”(丰泽)。


    现代泉商继承“哪里有钱赚哪里就有泉州人的影子”的传统,抓住大好时机,在省外广泛投资扩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全国各地投资兴业的闽商人数超过250万,其中闽商中的“泉州军团”就有70万人。泉商在海外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社团组织。至今,泉商先后在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成立100多家商会组织。外出经商办企业的泉州人,创造的年销售总额已超1600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泉州市场。


    泉商精神四大内涵


    “闽商从唐宋开始活跃在海外贸易活动中,至明清之崛起与兴盛,在这一过程中,福建特殊的地域环境与历史条件孕育了福建文化的特质,同时也促成闽商固有的性格特征。泉商是闽商中的佼佼者,闽商固有的性格特征,也正是泉商典型的性格特征。”刘文波认为,泉州人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团结进取,爱拼敢赢的精神,以及充满灵性的经商头脑和渗透于血液中的市场意识,使他们成为中国经济大潮中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在刘文波看来,以泉商为主体的闽商,其性格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重商务实观念。早期福建人民缘于生计被迫入海从事贸易,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包括泉州在内的福建沿海一带的人们的价值观念造成了冲击,人们从业观念上不再局限于农业,重商逐利更为人们所崇尚,形成宋人所言“只博黄金不博诗”重商务实的典型商业观。


    第二,开拓拼搏精神。缘于宋元时期海外贸易与明清时期犯禁下海走私的传统,以泉州商人为主体的闽商更富于“爱拼敢赢”的商业冒险精神。因此,泉商普遍信奉“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崇尚“少年不打拼,老来无名声”、“三分本事七分胆”,更具开放和向外开拓意识。


    第三,恋祖爱乡情结。移民的传统使福建人民更重视血缘与地缘的关系,在商业经营中习惯于以血缘与地缘为纽带组建商业网络,采取家族经营模式发展壮大企业。同时,在事业有成后,乐于回馈桑梓,致力于家乡建设。


    第四,兼容并蓄心态。福建文化是古越族文化与中原汉族文化融合而成,而且,地处东南沿海,无论是宋元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还是清代的五口通商口岸,都更易于接触外来文化。多种文化的交接使闽商具备兼容并蓄、善于学习的开放心态。


    “这样的泉商精神,是根植于海洋文化之中的。”刘文波说,中国最早从事海外贸易的当数泉商。泉州地处福建省东南部,与台湾隔海相望,枕山面海。泉州土地稀少,人口稠密却又海域辽阔,总面积11360平方公里,这使得泉州人只能向大海谋求生存发展。


    从唐代至元朝,泉州“刺桐港”一直是中国主要对外贸易港口,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大约11世纪,泉州商人就已频频出没于高丽的港口,公元1012-1192年间,宋商人“因贾(商)船至者”共百余次,人数达4500余名,其中以泉州客商居多。据《高丽史》记载,从公元1015-1090年相继到达高丽的泉州商船就有19起。泉州商人有往海南岛、安南、占城贸易的传统,与印度半岛的贸易也很频繁,甚至到达印度西海岸。明代谢肇制《五杂俎》中写到:东则朝鲜,东南则琉球、吕宋,南则安南、占城,西南则满刺迦、暹罗,彼此互市,若比聆然。日本广岛发现明代泉州船舶的旗帜,记录了一个名叫蔡福的泉州人与日本开展民间贸易的历程,这是目前发现的泉州人与外国人做生意最早的一个广告招牌。除了海外通商贸易外,泉州人也对全国各地大量渗透,大江南北到处可见泉商的身影。清代时,仅苏州一地就有泉州商人上千人。


    另外,由于远离中原文化区,受中原传统风习的影响相对较弱,特别是中原传统文化中的“重农抑商”观念几乎影响不到。在这样的背景下,与传统农业区商人相比,泉商精神的内涵具有迥然不同的特征。如重利的价值观、冒险进取的拼搏精神等,闽南一带极为推崇“商能致富”,以商为荣的观念深入人心。这种颇为强烈的海洋性格,在相当多领域里突破了传统文化,适应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地域性发展。再如讲求实效,反对空谈,注重变通,在泉商看来,离开“功利”(实际利益)去讲“道义”就是没有用的空话,“道义”与“功利”应该是统一的。变通,就是依据情况的变化和现实条件,不断改变自己的思想认识、努力方向和工作方法,以获取更大的功效。


    “泉州人,个个猛。泉商最大的特点就在于,由于一向都置身于海洋文化的惊涛骇浪中,从来处变不惊,爱拼敢赢,并使自己获得顽强的生存能力。泉商精神就是一种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精神;一种务实求实、求业敬业的精神;一种百折不挠、永不言败的精神。这样的泉商精神是在特殊的地理环境中历经2000年的历史洗礼而逐渐形成的,其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泉商的发展进程。”刘文波表示。


    泉商精神也需转型


    “泉商精神的形成,对于泉商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刘文波说,“当然,我们也不应忽视它的局限性。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扬长避短,既能发扬重商务实,追求效益,又避免急功近利;既能做到开拓拼搏、‘敢为天下先’、富于创新,又不至于违法犯纪;既能发扬恋祖爱乡,又能突破血缘、地缘限制,规范企业经营,推进企业制度转型,壮大民营经济;既能做到兼容并蓄,又能注意原则。这值得我们深思,也能给现代泉商的发展以有益的启示。”


    据介绍,对于泉商精神,或者说闽商精神固有的局限性,以及闽商精神在新时期该如何转型的问题,学术界早有关注。学者郭招金认为,闽商精神需要现代转型,绝不能只着眼于闽商对福建的特殊意义以及由此产生的文化特征,而是要与中国全局、全球市场的深远意义结合起来,以原有的闽商精神为起点,不断更新,不断注入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新鲜血液,充实和完善闽商精神的内核,这对于当代闽商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学者廖新平则认为,为了保持闽商的可持续发展,广大新闽商在迅速崛起的同时也要正视自身的不足。第一,很多新闽商的产业是建立在单一劳动力资源的廉价输入和利用的基础上的,其核心技术、品牌核心价值有待开发,这种廉价的低层次竞争不利于产品的平稳出口,经济持续增长容易受制于人。第二,新闽商依然大量存在承袭传统商帮以血缘为纽带的家族式经营管理模式,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竞争国际化的战略需求,缺乏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保障。第三,伴随新闽商发展而隐蔽相随的官商情结,是极易滋生政治腐败和商人投机暴富的温床,对建立公开、平等、自由、规范的市场竞争秩序和安定、团结、和谐的社会秩序构成严重的破坏,也会阻碍闽商经济的发展。


    闽籍学者苏东水提出,包括泉商在内的闽商,其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必须创新:1.拓展发展路径,稳健地推进跨国经营,寻找新的发展空间;2.不断地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创新能力,真正做强做大强项产业,既要避免力量的分散化,又要把握好世界产业发展的脉搏,及时抢占发展先机;3.促进家族资本与社会资本融合。重点是结合家族企业组织优势,进行制度创新,保持和扩充自身优势;4.增强闽商网络的开放性。闽商经济网络发展受到了血缘等因素限制,容易产生排外行为,不利于保护闽商利益及其事业的发展。

责任编辑:
世界服装鞋帽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世界服装鞋帽网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世界服装鞋帽网sjfzxm.com",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3、若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电话:0755-32905944,或者联系电子邮件: 434489116@qq.com ,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4、在本网发表评论者责任自负。
跟帖0
参与0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

相关阅读

圆通速递杯第二届国际(横村)围巾设计大赛评审完美收官

潮流风向标
|
2020/12/15 23:11:00
1

如何选择老人鞋?足力健为您支招

鞋业动态
|
2020/12/15 18:09:00
5

1—11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2.6%

行情分析
|
2020/12/15 16:51:00
4

Microsoft(微软)全新圣诞节主题毛衣系列上架

胡说扒道
|
2020/12/15 16:50:00
1

中国轻纺城:纯棉纱价格环比上涨,纯棉布成交逐步推升

市场动向
|
2020/12/15 16:49:00
3

延续销售旺季良好势头,11月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景气整体向好

行业透析
|
2020/12/15 16:48:00
1

10月巴基斯坦纺织品原材料及设备进口激增

环球视角
|
2020/12/15 16:41:00
3

关注:美特斯邦威市值蒸发338亿

经营攻略
|
2020/12/15 16:39:00
4

专题推荐

阅读下一篇

组图:adidas打造性感奇幻未来主义

輠叙韌冋湅盡构未乥主癉妄耧?儌孶択豀攓裶郅廽讔曥氯枡匉端恿瘧?圡猨垰丨一öTE卅又旫裶Å丬最牡乛裔古又剖夰丩盷斄件ã輬棙眷欟癣斄裶雅沾B戡豀瘓斄裶糅厾柈変尚丑眪瘟抄簐咾b?&nbsp伻熝昶縯减癸亄有敡果彠豢?伌轆勐冨絃吠斌島瘚趄骅跘统哓刈丰贀?縌仚瘽斄杈趜亅..

返回世界服装鞋帽网首页
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看新闻 手机看新闻
纺织服装企业如何获取世服网平台的大数据合作与服务欢迎深圳市木棉道服饰有限公司入驻世服网:纺织服装行业领域的晴雨表(平台简介)助力参加展会的你实现业务延伸-对接全球欢迎东莞市来龙中式服装有限公司入驻欢迎SAMBEDE 三木比迪入驻世服网推荐:一款以公域流量转换企业粉丝的物联网应用项目与您分享(下载项目说明)世服网:同质化产品的竞争转移到品牌文化的新战场 服装人 告诉我你准备好了世服网:服务服装批发专业市场案例下载世服网推荐:一款以公域流量转换企业粉丝的物联网应用项目与您分享(下载项目说明)
展开
  • 微信公众号

  • 电话咨询

  • 0755-32905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