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的创新产出必须与有效的创新保护相结合
安可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监付晓雨先生,他对于在当前“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下,如何走在技术前沿,打造可信赖的信息技术解决方案进行了分享,就企业加强内部风险管理、保证企业信息安全提供了切实的解决方案和操作路径,建议相关政府部门根据我国和各行业现实情况,制定普及信息技术和落实信息安全的政策或指导意见,对企业,特别是占据多数的中小企业,根据实际情况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认为,互联网技术正在逐渐重塑传统的工业经济模式。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是以生产端为中心,以商业资源的供给来创造需求、驱动需求。“互联网+”时代又可称为信息经济时代,其两个显著的变化是:需求端的消费者被高度赋能,形成消费者主权;供应端的企业由于信息的流动性和透明性,促进了大规模社会化分工协作,提高了供应效率并压缩了交易成本。
在这样的时代环境下,我国纺织工业正在经历着重要的变革。不论是生产模式还是商业模式,都处在升级换代的发展中,“物联网”和“务联网”的新思维、新技术和新模式呼之欲出。纺织企业为了适应这样的时代背景和产业发展潮流,需要加大创新,增加对新型信息技术的了解和使用,进行企业信息化管理。
以云计算等为特征的第三代新型信息技术提供了新的资源整合和利用方式,这就为基于创新技术和信息化大数据的制造业服务化提供了条件。同时也要提高行业企业应对信息安全威胁和挑战的能力,高效的创新产出必须与有效的创新保护相结合,创新是产业升级换代的驱动力,对创新的保护与对创新的激励同样重要。
相关链接:
近年来,服装城班子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不为既有的经验所束缚,不为传统的模式所局限,自我超越,创新举措,提升内涵,通过优化规划、优化思路、优化体制、优化平台,初步实现了由批发为主向批零并重的转变,由低档为主向高中低结合的转变,由内贸为主向内外贸结合的转变,由实体为主向实体和虚拟结合的转变,以货物贸易为主向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结合的转变,商城的市场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不断提升。
具体而言,商城的转变可从四方面总结,第一,从领跑国内市场到探索国际市场,实现内外贸结合商品市场一体化。实现由买卖全国货向买卖全球货转变,是促进传统商品市场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服装城坚持规划引领,成立专门工作小组,进一步明确了内外贸发展的布局定位,全力打造国际贸易公共服务平台,搭建专业流通市场贸易便利体系,在“世界服装中心”设立国际贸易商务办公区,在各大专业市场内增设外贸导购标识,引进商务、海关、国检、工商、国税等相关职能部门入驻,每周进行集中办公,为经营户在外贸货物监管、查验和快速通关等方面提供便利化服务。同时,着手引进外贸公司、货代公司及第三方咨询服务公司等入驻,提供物流、国际贸易、涉外翻译、交通出行等服务。
目前,商城市场功能已由单一的商品交易、展示交易逐步向全球发布信息、推介新品、产品研发设计、物流配送、品牌会展、中介服务、商业融资、进出口贸易、国际规则标准制定等多功能集成方向发展,逐渐形成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旅游于一体等经营模式与完美环境相配套的更加人性化的综合性商城。
第二,从传统买卖模式到发展电子商务,实现线上平台与线下资源融合化。发展电子商务是创新商业模式的重要举措,也是培育新兴产业的关键所在。
服装城从2004年开始涉足电子商务领域,搭建平台、敷设网络;2009年底,同阿里巴巴合作共建常熟服装城电子商务专用平台,服装城电子商务建设逐步走上轨道;2012年底,集聚了电子商务网商、软件商和运营服务商的“常熟中服电子商务产业园”投入运营,被国家发改委列为电子商务应用试点项目。今年,又规划筹建公共服务类线上平台建设,项目总投资1亿元,首期投资2000万元;规划筹建基于纺织服装全产业链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倾力打造“网上服装城”。
目前,服装城3万多家的入驻商户中开通电商比例达60%,初步形成了实物展示与虚拟展示、传统营销与网络营销、现场交易与网上交易相结合的网下有形市场与网上无形市场相互交融、互促发展的新型商品市场。2013年服装城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0亿元,带动线下交易额增长近百亿。
第三,从低档商品集聚到中高档商品荟萃,实现市场运营与商品销售品牌化。
服装城是在地摊经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初时经营的商品比较低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费者对商品的选择性也随之增大,服装城因势利导,转变经营理念,从无牌经营逐步走向借牌经营、创牌经营和品牌专营,着力打造服装商城、专业市场和职业经理人三大品牌。
第四,从市场改造升级到优化功能平台,实现产城融合与社会治理现代化。
服装城坚持提升市场功能与提升商城功能并举、调整存量与优化增量并举,着力在空间优化、资源整合、布局调整、市场改造、产业升级、社会治理等方面下工夫,加快产城融合步伐,努力打造国际化服装名城。具体措施是优化商城功能平台,加大社会治理创新,推进市场功能综合化。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3、若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电话:0755-32905944,或者联系电子邮件: 434489116@qq.com ,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4、在本网发表评论者责任自负。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