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朗“商贸平台”续写毛织传奇
2010年7月7日上午,第九届中国(大朗)国际毛织产品交易会(以下简称“织交会”)首场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发布会上,“织交会”组委会正式宣布第九届“织交会”将于今年10月30日-11月2日在大朗镇举办,并向参会人员介绍了本届展会的筹备工作进展情况。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陈树津,国家工信部消费品司副司长王伟,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新闻中心主任孙淮滨,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理事长彭燕丽,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副会长陈伟康,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魏林,中国流行色协会常务副会长梁勇,东莞市委书记助理、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英偶,东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刘学聪,大朗镇委书记、镇人大主席尹景辉,大朗镇委副书记、镇长、第九届“织交会”组委会主任谢锦波,以及组委会和行业协会的其他相关领导、新闻媒体共约100余人参会。
“大朗毛织”转型升级成效突显
2009年,大朗抓住金融危机带来的倒逼机制,主动化危为机,加快推进毛织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朗毛织业在经受考验中率先突围,逆势上扬,结构优化,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实现了五个可喜变化:一是行业发展实现逆势上扬。2009年,大朗规模上毛织企业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 19%,毛织品出口总额增长37%。今年上半年,伴随着全国经济形势好转,毛织业出现较快增长,规模以上毛织总产值同比增长71.7%。二是发展方式现实全面转变。2009年,大朗毛织企业继续购置数控织机1000多台,总量达到6200多台。今年,大朗出台了鼓励和扶持政策,并指导企业通过融资手段,加快技术改造。全镇有20多家企业计划年内购置数控织机3000台,预计今年全镇数控织机总量将近1万台。三是产品结构由贴牌加工向自行设计自有品牌转变。投资5000多万元,在毛织集聚区建设毛织服装时尚设计创意区,逐步完善研发设计、质量检测、人才培训、信息咨询、展销物流、融资服务等“六大”公共服务平台,有力地推动产品结构优化,自有品牌率进一步提高。全镇80%以上规模以上毛织企业设立了设计部和研发部,有中高级设计师1000多人;2009年3月,大朗被中国流行色协会列为全国唯一的“中国毛衫流行趋势发布基地”。四是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金融危机淘汰了一批技术落后的小型加工厂,但规模以上毛织企业持续增加, 2009年规模以上毛织企业增加30家,涌现了颖祺实业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毛织企业。毛织资源要素加快向毛织片区集聚,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目前,以巷头社区为中心,形成了8.9平方公里的毛织商贸区,5条毛织专业街,集聚了2600多家毛织生产和销售企业。五是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培育了一批数控织机生产和销售企业,吸引了8家数控织机生产企业落户,年产数控织机2000多台。国内外44家数控织机品牌商在大朗设立办事处,包括日本的岛精、德国的斯托尔等,形成了毛织机械专业市场。2009年,在大朗销售的数控织机达到2.89万台。
“商贸平台”续写毛织传奇
作为见证和促进大朗毛织产业发展的国际商贸平台,大朗“织交会”历经九届的发展,规模一届比一届大,效果一届比一届好,成为了国内外毛织行业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商贸盛会。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第八届“织交会”成功举办,四天展期共吸引国内外专业买家超过12万人次,其中约10%来自港澳台及海外,本届“织交会”荣获“2009中国行业品牌展会金鼎奖”。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3、若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电话:0755-32905944,或者联系电子邮件: 434489116@qq.com ,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4、在本网发表评论者责任自负。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