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服装趋势:男装的竞争力之争
2010年,中国服装产业总体经历着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出口形势转好、内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并将成为发展重点。整个服装产业日趋成熟,国际竞争力正由劳动力成本优势开始向产品开发优势、产品质量优势、品牌创新优势、文化创新优势的高层次转变。中国服装产业成功应对国际品牌加速在中国市场布局,外贸加工竞争国的迅速崛起,以及国内竞争加剧等变化。那么,2011年的中国服装产业又将是一个怎样的态势?
随着产业背景和市场环境的转变,男装产业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产业资本流向大企业,行业两极分化情况进一步加剧。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危机,大企业采取产业资源重组、品牌创新、渠道多元化、扩大融资等手段提高竞争力,探索产业链合作、品牌合作等多种模式,进入“大企业”发展时代。
男装生产加工从东南沿海加速向中西部转移,中西部地区男装产业发展加快。2009年,我国男装生产前5大省产量增幅平稳,中部地区产量增速明显,内陆省份成为服装企业投资活跃的地区。与此同时,转移方式及路径也更为多元化。
纺织服装产业链上游企业向下游延伸,拓展男装品牌市场。国内市场的品牌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给现有男装品牌发展带来一定压力。
品牌渠道下沉,二三线市场成为国内外男装企业争夺重点。随着服装内销市场持续升温,国内外品牌在中国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
服装上市企业阵营中又有男装品牌企业加入或准备加入。这说明,资本为王的时代已经到来,将要在男装行业中打响的或许不是品牌战、不是价格战、不是渠道战,而是资本战。
男装品牌加快进军国际市场,全面参与国际竞争。如雅戈尔并购美国新马公司、杉杉携手伊藤忠展开国际化布局、山东如意收购日本声望株式会社、波司登男装在英国开设直营店……在行业优势企业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品牌企业开始谋求走出国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3、若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电话:0755-32905944,或者联系电子邮件: 434489116@qq.com ,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4、在本网发表评论者责任自负。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