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中国品牌消费的财富转移
“当前,我国人均GDP已经突破3000美元,中国品牌消费时代已经到来,我国的财富通过老百姓对国外品牌的消费,向其品牌所属国转移,我们要警惕中国品牌消费中的财富转移!”在3月29日北京召开的由光明日报社主办的“国家品牌建设高峰论坛”上,中华商标协会副会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主席团主席、恒源祥集团董事长刘瑞旗在论坛上关于品牌消费价值转移的呼吁,引起与会专家的共同关注。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经贸局局长张松涛、国务院研究室农村司副司长叶兴庆、国家发改委新闻办公室主任文步高、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科研部主任史育龙、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贾华强等经济学家认为,品牌消费正使我国因制造积累的财富快速流失,中国国家品牌崛起已刻不容缓。
警惕:中国品牌消费的财富转移
在上海恒隆广场,LV在2004年创造了中国市场一天最高的销售纪录––260万元的奇迹,这个纪录两年后在杭州大厦被刷新,一天销售超300万元。不可思议的是,中国一些质检优良、做工优秀的品牌皮包一个仅仅几百元,消费者还要左思右虑,而对上万元的LV却趋之若鹜,是什么使LV有如此的销售业绩?是品牌。当产品质量之间的竞争已没有太多区分的时候,使产品产生价值区分的就是品牌。
中国人的消费已由基本的生理消费转向了情感、品牌的消费,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20年中,中国老百姓在品牌消费上的支出将超出10000亿美元。
刘瑞旗提出,我们面临的是举国之内遍布着国外的品牌,日化、手机、汽车等相当多的消费领域被国外品牌垄断,这意味着,中国的财富通过老百姓对国外品牌的消费,由中国向国外品牌所属国转移。
与会专家指出,全球财富转移路线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的特点:二战时期,列强们通过战争实现了财富由资源性国家、弱国向大国、强国的转移;21世纪,全球经济逐步一体化,通过市场经济、不断开放的市场、对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的掠夺,实现财富由发展中国家向经济大国转移;而现在,金融产品的不断推出、资本泡沫的升级、通货膨胀,使我们的财富向金融强国转移。现在,金融、资本泡沫破灭了,下一步,财富转移的路径在哪里呢?
专家们认为,品牌消费实现财富转移将是下一阶段全球财富再分配的一大路径,越来越多的国外品牌在发展中国家长驱直入,在这一背景下,建立自己的品牌并使其成为可以被无限复制的资源已成当务之急。
把握:国家品牌崛起时机
数据显示,社会财富重新分配的速度越来越快,财富转移的时间从30年、10年缩短到5年。中国正处于经济升级、产业升级、市场升级和消费升级的关键历史时期,很多领域都蕴含着建立品牌帝国的战略性机遇。
随着华人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增多,同时也随着中国在全球的崛起,国外品牌在广告中开始采用中国元素,但是与此全然相反的是中国品牌在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没有一家愿意以中国面孔亮相世界,尽量模糊自己的身份。如海尔,不少美国人认为它是德国品牌,TCL是什么意思,别人也不知道,因为没有中国名字,也有很多人不认为它是中国品牌。
刘瑞旗说,品牌是有地域属性的,也是有国家属性的。因此,当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作为产品出产地名称时,某种程度上它已成为了国家品牌形象的一部分,当它给外国人的印象欠佳时,在国际化征程中会给中国品牌带来负面效应,这就是中国品牌在国际化过程中的微妙而尴尬的处境。
国家品牌形象的这一属性告诉我们,只要把关键产品的国际形象建设好了,就可以有效带动这个国家整体品牌形象的提升。可喜的是,关乎中国国家品牌的建立已经受到了关注。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3、若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电话:0755-32905944,或者联系电子邮件: 434489116@qq.com ,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4、在本网发表评论者责任自负。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