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消费引导产业升级
春节期间中国游客在海外创造了奢侈品消费的全新纪录,近日媒体对奢侈品消费热闹的报道又掀起轩然大波。一些专家学者表示,从产业角度看,扩大奢侈品消费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树立产业发展标杆,引导国内产业转型升级。
春节期间,中国游客在海外创造了奢侈品消费的全新纪录,中国人成为国际奢侈品消费的主力,中国跻身世界第一奢侈品消费国地位指日可待……媒体的报道掀起轩然大波。短短一周70多亿美元的消费“白白”扔在了海外,一方面,就整体而言,扩内需任务相当艰巨;另一方面,处于消费层级顶端的奢侈品消费却如此旺盛,确实构成了鲜明的反差。“奢靡消费”难道百害无一利吗?一些专家学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谈到,扩大奢侈品消费有利于树立产业发展标杆,引导国内产业转型升级。
近日,首都经贸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品牌研究中心主任祝合良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出现中国游客到境外采购奢侈品狂潮是“很正常的现象”,不足为奇,也不足为忧。他预估,中国今后几年奢侈品还将迎来更大的进口高潮。
他说,奢侈品消费额在中国社会总消费额中所占比例很小,每年几百亿元,在中国年进口总额中所占的比例也仅为4.5%至5%,但因档次高,所以市场影响大,象征意义大。“对国际奢侈品的消费有利于进出口平衡,有利于缓解与主要贸易对象的商业争端,有利于扩大内需,至少国家目前也鼓励进口。”但祝合良同时认为,更为重要的,高端消费品的进口实际上反倒可以刺激国内的产业升级,因为真正的国际名优产品是生动的教材,可以教育消费者,培育消费需求,从而引导本土企业投入这个行业。比如,上世纪80年代,因为大量进口国外家电,按照当时中国人的收入水平大多属于“高端消费品”,为中国人的现代生活增添了鲜活的内容,导致对新型家电的需求激增,从而带动了国内家电产业的大发展。如今,中国不仅是家电消费大国,同时已经成为世界家电市场出口大国。可以作此结论:如果中国一直拒绝国外优秀产品进口,与一二十年前一样,今天本土的假冒伪劣产品还将更加泛滥。
第一零售网创始人丁利国则谈到,对奢侈品,不可简单地视为非理性的炫耀性消费,是崇洋媚外,应理解其背后深刻的社会经济及文化原因——至少说明我国产业链中缺失高端品牌。当下的消费者,尤其年轻一代,他们对知名品牌有强烈的追求欲,宁可为品牌付出溢价。
这对中国制造业具有非常大的启迪。奢侈品厂商利润可以是成本价格的10倍到20倍。示范效应下,投资人、生产商就会被吸引去用心经营品牌。比如,李宁正往高端发展,虽然暂时不能证明已经成功,而我国品牌绝大多数都属于中低端品牌。“奢侈品虽然占社会消费总额比例很少,但象征意义重大,它表明一种社会倾向,人们追求的是个性化、高品质。实际上,也可以说崇尚奢侈品的社会,其民众素质也高,如日本。当然也不尽然,如德国人就不喜欢追求名牌。”丁利国说。
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星斗对本报记者也表示,上述新闻“很可喜,至少标志着中国相当一批民众已经富裕起来”。然而,时下很多人对奢侈品消费如此热闹的景象颇为不满,或是简单地将奢侈品消费理解为浪费。不过,这显然混淆了奢侈品消费与浪费之间的概念差别,或是不能够看到人类追求奢侈型消费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功能。他同时表示,国家应继续适当下调高端消费品关税,这样国人就不必绕道远路,到港澳和海外去购买。从产业角度看,扩大奢侈品进口将有利于刺激国内高档产品的生产与发展。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3、若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电话:0755-32905944,或者联系电子邮件: 434489116@qq.com ,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4、在本网发表评论者责任自负。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