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超市1号店尝试线下分销
11月5日消息,1号店近期正在通过扩展线下分销商的方式做一桩“一箭双雕”的生意:一方面借此扩大进口直采的业务量;另一方面实现渠道下沉、覆盖二三线城市。
据1号店相关负责人透露,1号店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尝试线下分销,主要类目是进口直采商品。值得注意的是,1号店的分销商重点选择的是二三线城市的连锁卖场,例如山西美特好连锁超市(主要分布在太原、大同等城市)。
有区域下沉能力、月采购量目前不低于10万,这是1号店选择线下分销商的两大主要标准。据其相关负责人解释,对于1号店来说,线下分销起到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满足区域顾客的购买需求;二是可以增加统一采买量,从而提高进口商品的谈判话语权,获得更好的商品和价格。
至于目前线下分销商的规模,1号店方面并未透露。“由于业务推出时间不长,现在分销商的量级还比较小,但我们相信未来这块的成长空间是很大的。”上述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传统零售商将电商作为一个分销渠道已经是常见现象,但B2C电商将线下店作为分销渠道的情况还比较少见。1号店这种逆向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电商在二三线城市影响能力的局限。相比一般电商通过“刷墙”下沉渠道的策略,这或许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
相关链接:
近日,美国贝恩咨询公司和意大利奢侈品行业协会联合发布了《全球奢侈品市场调查报告》。内容显示,2014年前8个月,中国内地奢侈品市场的消费增长率为10%,与2013年同期相比明显下降。
预计到2014年年底,中国内地的奢侈品市场销售额将达到人民币1178亿元,比2013年下降2%。这是自2000年该调查启动以来,首次出现的负增长结果。业内人士预计,中国市场的变化或将导致整个亚洲奢侈品市场增长放缓。
事实上,奢侈品品牌业绩疲软早在今年上半年就已初见端倪。据国际知名奢侈品品牌路易·威登近日发布的今年前三季度财报显示,其销售额总体仅增长了4%;其中皮具的销售额增长3%,葡萄酒和烈酒的销售额下跌7%。
另据意大利奢侈品牌普拉达(PRADA)9月份发布的今年上半年业绩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其整体利润比去年同期下降20.6%。此外,其今年计划开设新店的数量也将从80家削减至65家。
英国奢侈品品牌巴宝莉(BURBERRY)集团刚刚发布的今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尽管销售额上涨了14%,但同比增幅却下滑了5个百分点;知名奢侈品品牌古驰(GUC-CI)的销售额继今年一季度下跌3.7%后,二季度继续下跌5.7%。
在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看来,奢侈品在华业绩不振的主要原因在于消费需求的转变。“过去若干年,奢侈品的销量之所以在国内飞速增长,完全是由市场需求推动的,品牌运营者并没有任何功劳可言。
如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越来越充分、透明,加之中国的新兴消费群体正在逐渐成熟,他们对时尚消费品的需求变得更加理性。
而此时,品牌运营者并未做好服务与转型,从而导致了奢侈品市场开始出现细分和降温。”“中国奢侈品市场的不断降温,使很多大品牌失去了在华的销售信心,纷纷撤离。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各大品牌只是将重心放在了当前的利益增长点上,并未挖掘市场的深层次需求。”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3、若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电话:0755-32905944,或者联系电子邮件: 434489116@qq.com ,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4、在本网发表评论者责任自负。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