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打造“沉浸式跨界感”
沉浸式场景体验。沉浸式,即是让用户全身心沉浸在购物体验中,整个流程是完整流畅的,让用户在酷爽的感觉中完成购物。这种体验对购物各环节应该是无感的:引导无感、推介无感、支付无感。用户的注意力,始终沉浸在对商品的感受中,而不会被其他环节所割裂、干扰、抽离出来。这种沉浸式无感是相对现实中生硬推广而言。如同上文说提到的现场杂乱、支付困难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割裂场景需求的。
未来是湿的,是温情的,这不仅体现在线上,更体现在线下场景内,这应该是互联网时代购物场景性的重要特征。
打造这种沉浸似的购物环境,让用户兴趣与注意力都沉浸在体验上,弱化淡化不必要的环节,直达目的。能塑造品牌口碑,更能触动情感,提高便捷性,由此大大提高商品的成交率。
这将是一个体系化的改造,包括软硬件改造、流程改造、人员培训等工作。要实现这种沉浸式场景体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综合考虑:
(1)用户的识别与引入。这涉及到大数据分析、用户画像描述、wifi布局等诸多技术改进,现阶段百度、腾讯、万达联合的战略布局,也正是这样的技术演进,这里不做主要论述。(譬如在商场看到一个女孩的衣服漂亮,即可拍照搜索,然后再附近的店铺完成下单购买)
有必要提醒一点的是,在移动互联网的环境中,免费的wifi正在成为线下场所的标配,但显然,很多场所,包括大型传统企业的门店,都没有做到。
(2)CRM系统的简洁友好。这同样是线上的工作,但会极大的影响用户的现场感知。不少传统企业的CRM管理系统、营销系统等依然陈旧,软件版本为pc设计,缺乏更新,操作复杂,录入信息繁琐,耗费时间长。这大大影响了用户的购物体验。因此,简化业务流程,实现系统电商化,与ipad、手机等同屏化,缩短业务受理流程与时间,是必须的改进要求。
(3)开放清晰的布局。如上文所言,相比澳洲等发达国家的营业厅,国内的此类场所布局较为复杂,不利于用户的购物体验。许多购物环境需要一个清晰简单的商品陈列路径。
(4)灵活的业务办理与支付。大部分线下场所的支付依旧集中在柜台内——收银台。小型商铺尚可,对于面积稍大的营业厅、商城之类,支付是要花费力气的:一是寻找收银台,二是排队。在移动互联网的今天,收银台应该被干掉。现在智能终端早已普及、而支付方式,诸如微信支付、支付宝、电信的翼支付、百度钱包等方式也灵活多样,用户是为感觉买单,而不是为支付买单。一个可以参考的场景是:用ipad实现业务办理与支付,员工就是引导员、业务受理员、收银员,集各种环节于一身,用户体验好,门店效率高。
(5)商品提取的便捷性。值得注意的是,线下沉浸式的体验环境,是沉浸在实物商品的环境中,以方便用户购买后直接提取。而诸如顺丰的嘿客店,店里主要是二维码,其实是不利于购物的:二维码扫描,在网上或者路边的一面墙就够了,没有必要专门开设一个实体店经营。跨界经营。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3、若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电话:0755-32905944,或者联系电子邮件: 434489116@qq.com ,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4、在本网发表评论者责任自负。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