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
应该如何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部门利益、社会利益,正确处理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确实是每个人、每个企业都必须面对,认真解决的问题。这也是管理中一个非常复杂难题。
一个社会能不能获得快速发展,看似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但从根本来说,却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社会群体的利益能不能在社会生产关系中得到认可和体现,中国历史上的每次变革无不反映了这一点。一个企业也是这样,能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企业自身利益和社会利益,正确处理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确实关系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关系都企业能不能获得长远发展。
人的天性是趋利避害,这既是推动个人、部门、社会前进的动力,也是阻碍个人、部门、社会发展的阻力。因为个人、部门、社会三者的利益在很多情况下是是矛盾的。比如个人的短期利益与企业的长远利益很多时候是矛盾的,个人收入多了,可能企业用于发展资金少了;比如企业的局部利益在很多情况下与社会的整体利益是矛盾的,国家的税收提高了,企业的负担却加重了。
我们不能期望于每个人都象雷锋那样,具有无私奉献精神,一辈子帮助别人不图回报。我们大多数的人毕竟都是凡人,我们都有一颗“为己”的心,其实一个社会发展的假设是不能建立在“高尚的精神情操、伟大的革命热情”等美丽的词藻基础上的,缺乏厚实的经济基础,这些高尚的精神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是肥皂泡。我们应该树立“为己不是自私,为了自己的利益去损害别人的利益才叫自私”的新观念。把一个企业、一个国家发展的假设建立在“若为己,先为人”的基础之上,只有这样,一个企业、一个社会制度的制定才更符合大多数人的人性,以人为本才能落到实处。
我一直认为,在一个组织内部,良好的关系不是处理出来的,而是设计出来的。在一个组织中,人的行为非常复杂:很多人为了保存自己的利益,排除异己;为了小部分人的利益,山头林立,这是一些组织内部非常普遍的现象。以致于“明哲保身”成为大多数中国人的座右铭。只求保住自己,不求进取,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当我们对这些现象深恶痛绝的同时,是不是应该对这些具有普遍意义的现象进行一个系统的反思,一个人犯这样的错误可能是个人道德修养问题,如果许多人都犯同样的错误,肯定是企业的制度,社会的运营机制出了问题。因为制度具有导向性,有什么样的制度就有什么样的人际关系、利益关系。因此建立良好的制度保证体系是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部门利益、社会利益,正确处理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前提。没有制度的保障,任何良好关系的保持都是暂时的,不是持久的。这样的制度一定要保证个人利益与部门利益、社会利益之间良性的互动,保证企业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和谐统一。没有这样的制度,企业长久的发展是很难想象的,社会长期的稳定、繁荣也是很难想象的。
制度不是万能的,制度具有滞后性。很多时候都是出现了问题,人们才去设计各种制度来解决问题,而对于一些具有前瞻性问题、随机性问题的处理,制度往往显得力不从心。那些期望设计各种制度来解决企业、社会所有问题的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也是得不偿失的。而解决这些问题,很多时候靠个人的道德修养、企业的文化理念和社会的公共道德等。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3、若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电话:0755-32905944,或者联系电子邮件: 434489116@qq.com ,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4、在本网发表评论者责任自负。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