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称近期棉价尚存下跌空间
2011年以来国内棉花现货先涨后跌,尤其是进入4月份以来,棉花价格持续下跌,有价无市,人气急剧下降,纺织企业观望情绪浓烈。2009年9月1日做为本轮超级牛市行情起点,截至今年4月8日,在长达一年半的时间里:郑棉近期合约价格由年度初期的13280元/吨上涨至29060元/吨累计上涨15780元/吨,涨幅达到118.83%,其间郑棉最高上冲至34000元左右。现货3级棉价也由12977元/吨上涨至29592元/吨左右,累计上涨16615元/吨,涨幅达到128.03%。峰值水平达到31500元/吨左右。
2011年植棉面积增幅有限
国家发改委农村司副司长方言近日在2011年农村经济绿皮书发布会上表示,在目前粮食增产的背后,经济作物出现了新的变化,棉花产量连续下降,尽管去年11月棉花的价格是上涨幅度最高的,但今年的棉花情况还是不见好。
中国农业部种植业司副处长龙熹日前透露,2月底种植意向调查显示,今年全国植棉意向增幅5.4%,比去年底有所减少,主要原因是粮食收购价格上涨,劳动力短缺导致务工工资上涨幅度大,而棉价相对较低。龙熹表示,农业部目前正积极申请生產扶持政策,以提高棉农积极性。
中棉协3月月报调减2011年植棉意向增幅:调查显示,由于棉花收购价格水平较高,全国大部地区植棉面积有所增长,但受劳力、成本、比较效益等因素影响,增长幅度有限,预计全国植棉面积8096万亩,同口径比较增长5.1%。
高棉价是否持续市场众说不一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名誉会长徐文英在3月底中国棉纺协会会议时认为, 近年来全国棉花产量逐年下降,棉花产量的下降与棉纱产量的日益增长使供求矛盾越来越大。在原料价格、工人工资、种棉成本上升的形势下,国内外棉花价格将会长期保持高位运行,低棉价的时代已经过去。
中国针织工业协会会长杨世滨认为,棉价能否在高位持续上行,关键要看下游传导机制是否顺畅。
中国家纺行业协会会长杨兆华认为,应该从上下游产业链的角度判断棉价的走势,最终要看消费者能否承受纺织品价格上涨的情况。他提醒企业要密切关注今年二季度的消费情况。如果消费者无法承受高棉价,那时对棉纺企业或许是个严峻的挑战。
中国第一纺织网首席分析师汪前进认为,虽然棉价出现大幅调整,并意味着本轮牛市行情的彻底终结。棉花市场所处的外围大环境及其自身的供需情况(刚性需求=资金过剩+通胀高企 ),都决定了本轮棉价上涨具备了比较坚实的支撑,除去游资炒作所带来的泡沫后,2.5万元之上的棉价依然是市场正常供求关系、刚性成本上涨的体现。汪前进初步判断,“低棉价时代”已一去不复返, “高棉价时代”的来临已经不可逆转。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3、若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电话:0755-32905944,或者联系电子邮件: 434489116@qq.com ,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4、在本网发表评论者责任自负。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