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鞋业得到政企合力帮扶 加速转型谋求逆势突围
核心提示:莆田是福建省传统制鞋大市,以外向型出口为主。去年初以来,面对国际订单减少、生产成本上升的内外困境,莆田鞋业奋力转型,企业苦练内功,着力创牌,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则合力出台了多项帮扶促转型的措施。今年上半年,莆田鞋业逆势突围,出口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有着“中国鞋城”之称的莆田市是福建省制鞋大市和鞋业出口大市,共有制鞋及相关企业2100多家,2011年鞋业出口额达22.66亿美元。
莆田市检验检疫局近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至8月,莆田出口鞋类5.05万批,出口额达16.1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7.2%、7.9%。
去年初以来,受欧债危机持续蔓延的影响,国际贸易保护和技术壁垒不断加剧,原材料价格、用工成本持续上涨,国内鞋类出口企业普遍陷入困境。面对严峻的产业外部环境,莆田出口鞋业何以逆势而上,稳中有进?记者近日走访相关企业、协会,对此进行了调查。
考验:订单减少,鞋业出口频频遇阻
“不仅是莆田鞋企出口难,省内其他地区同样面临这样的困境。”福建省鞋业出口基地商会秘书长林元灿介绍,省检验检疫部门近期对我省70家出口鞋类企业的调查显示,鞋业出口普遍较为困难。具体表现在:由于国际市场疲软,出口订单减少;生产成本大幅上扬,利润随之下滑。
记者从莆田市检验检疫局了解到,最近,巴西决定对从我国进口的鞋半成品及鞋帮、鞋底等配件实施反倾销。这是巴西对成品鞋征收反倾销税后,再次收紧对我国鞋类的限制,将直接影响莆田市运动鞋出口尤其是足球鞋半成品出口。据统计,2011年莆田市出口巴西鞋类产品仅122.6万美元。
“外部环境影响是一个因素,经营成本上升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莆田市协诚鞋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说,皮革、橡胶等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外加招工难、工人工资上涨,用工成本平均上涨了20%至30%,该公司代工的国际品牌订单有的出现转移,有的则因为单价过低而不敢承接。
据耐克的代工工厂莆田市协丰鞋业代表透露,近几年,耐克在中国的订单越来越少,2008年至2010年下降了7%(420万双),且还在不断下降之中。
企业:练好内功,才能在困境中突围
“加大研发投入、打造自主品牌,促进转型升级,终究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之路。”12日,莆田市沃特体育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蔡金辉见到记者时开门见山。
沃特体育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7年,现已发展成一个集产品研发、生产管理、渠道运营于一体的强势品牌企业。目前,沃特在全国拥有数千家终端网点,产品远销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去年,公司贴牌代工出口额超亿元;今年上半年,公司贴牌出口部分同比下降了40%,尽管下半年订单有所增加,但估计全年也会同比下降20%至30%。”蔡金辉介绍说,内外因素造成的单价下降、成本上升同样给沃特贴牌出口造成了巨大压力。
“不过,由于企业在转型升级方面起步早、步伐快,尽管贴牌出口下降,但自主品牌出口却有所增加,特别是通过增加国内营销网点,内销不断扩大,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了30%。这样,整个公司销量不降反升,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20%,全年力争同比增长25%。”
蔡金辉介绍说,外销方面,公司努力拓展了中东及东欧市场,在迪拜、伊拉克及立陶宛、乌克兰等20多个国家设立了沃特专卖店,自主品牌出口稳中有升;内销方面,通过加盟形式,今年上半年已增开了120家专卖店,目前总数达1200家。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3、若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电话:0755-32905944,或者联系电子邮件: 434489116@qq.com ,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4、在本网发表评论者责任自负。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