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亿的中国体育营销时代时代
7月22日,广州亚运会合作伙伴网易主办的“2010中国体育营销峰会暨首届互联网体育营销颁奖典礼”在广州举办,活动邀请到亚奥理事会副主席霍震霆、广州亚组委副秘书长刘江南、网易副总裁李甬,体育明星郎平、赵蕊蕊、李琰、莫慧兰以及体育营销方面表现卓越的品牌企业高层、营销业界专家。
中国体育营销时代到来了吗?
在“顶级体育赛事的营销之道”的圆桌对话中,网易网站部副总编辑唐岩、英利集团副总裁刘耀诚博士、中体竞赛管理集团总裁刘亚群、北京关键之道体育咨询有限公司CEO张庆、澳洲虎篮球俱乐部董事局副主席刘冰、达派(中国)有限公司总裁陈勇和意扬安雅副总裁王一鸣参与了谈论。
一个中心即是企业将企业赞助的权益看作是整合营销价值链的过程,结果是变成品牌资产,而不仅仅是曝光。并且只有是“营销价值链整合”为中心,才可能让投资人、渠道商、生产商和消费者全部参与,并且超越语言文化、获得高度认同,“这就是体育,可以有效的整合价值链”。所谓“两个基本点”,一是对体育要有洞察力,必须真正挖掘出体育打动人心的内容;其二是营销的创意,譬如,中国英利在世界杯赛场重点放汉字是一个体现。
而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所发表的《中国企业的新商业模式》演讲,从中国企业自身、深度分析了参与全球竞争的一系列问题,依靠成本和价格这种战法决定了在中国很难出现伟大的商业机构,体育营销的根基自然变得薄弱。
亚运会开启的体育营销新机会
广州亚运会能给中国的企业提供什么样的机会呢?或者说,中国企业应该如何抓住这个机会?厦门大学博士生导师陈培爱对于本土品牌体育营销做出了点评。
他认为,体育营销成功的四个标准包括:体育营销战略跟企业发展的战略要保持一致;体育营销资源要跟企业的资源相匹配;体育营销资源要跟企业的品牌调性一致;体育营销要体现最大的价值,展现体育营销的资源。
而对于更多本土企业来说,更重要的是了解到“体育营销转折的方向”,如何突破以往广告型的营销,而转向事业型和企业责任方面,或许可以通过营销创新和新媒体的结合,这意味着不仅仅将体育赛事看作是手段,而且表现更多的差异化。如此,才能借世界级的赛事,快速提升自己的知名度,走向世界经济舞台。
三星电子全球体育及公共关系副总裁权桂贤在主题为“Youth Sports Marketing”的演讲中表示,体育营销应把青少年作为核心目标人群,“从社会生活到文化潮流,青少年无不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他们以崭新的方式迅速改变着现有的规则和传统”。
目前,三星公司正在通过第16届亚运会与广州的青少年朋友建立重要的联系。他们之间找到了契合的深层次关联,青少年与体育之间有一个重要的共同价值观,即勇于挑战的精神,他们常常视体育巨星为偶像。三星已开始利用多种体育营销手段及资源、与青少年进行接触和沟通,包括作为全球合作伙伴赞助2008年北京奥运会,组织“三星温哥华冬奥会体验团”选拔活动等,“因为我们知道我们与青少年有着同一种精神,所以借助体育赛事和明星,我们就能同他们进行对话,倾听他们的声音,创造更多彼此沟通的机会。”同时,三星在制定青少年体育营销项目时也全面考虑到三个主要因素,第一,活动跟三星的核心价值是否吻合;第二,活动是否建立在对青少年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第三,活动是否有青少年真正的感情。达到以上三方面的共识,才会确定成功和有针对性的青少年体育赛事战略,这些体育营销策略也令三星的品牌保持年轻时——无论进行任何的体育赛事,在此过程中,都要找到体育赛事所蕴含的挑战,找到其中年轻的因素,将这些因素分享给广大青少年。
无疑,在今天的全球市场化里,每项体育运动都在力争成为市场霸主,在任何一个公众有可能停留超过几秒的地方,人们依然都会被屏幕里的各种体育活动狂轰滥炸,在写字楼大堂与电梯,购物中心、地铁车厢、出租车后窗甚至是酒吧洗手间镜子,随时可以瞥到英式足球的广告、众美国球星穿着阿迪达斯球衣在投篮,体育广告和营销在所有领域里都可独当一面,14亿中国市场等待着是更多顶级赛事的举办、企业的远见及投资。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3、若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电话:0755-32905944,或者联系电子邮件: 434489116@qq.com ,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4、在本网发表评论者责任自负。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