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存门”来了 “闽派运动鞋企”遭遇未有的挑战
曾几何时,背靠着“闽派”产业集群大树的安踏、特步、361°、匹克等国内知名品牌每年以20%以上的增长速度加快发展,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更是给他们带来了无限商机,然而,“后奥运时代”的低需求以及金融危机潜在吞噬力仍在发酵的今天,“闽派运动鞋企”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库存门”来了
2008年北京奥运所带来的春天早已过去,三年之后,曾经在春天里茁壮成长的中国体育用品企业切实感受到寒冬,这个冬天,不是一般的冷!以“闽派运动鞋企”为标榜的“库存门”来了。
最近一条微博传得很“疯”。
“2011年9月30日,美邦存货高达29.82亿元;至2011年6月30日,特步存货为8.87亿元,增幅约92%;而李宁2011年上半年存货为9.92亿元;仅上市运动休闲品牌中国年销售超过1300亿元,按成本价不良库存超过150亿。”除此之外,匹克、361°、安踏等“闽派运动鞋企“也爆出库存问题严重。2月16日,特步国际宣布,该公司2012年第一季及第二季订货会的订单金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率分别为9%及5%,反观其2011年第一季的订单金额,较之2010年增长23%,库存压力凸显。
不仅如此……
李宁有限公司日前也宣布,根据公司积极的改革措施和2012年的业务发展计划,集团已调整和优化了组织结构。其中一点值得关注,“本集团将确保投入必要的资源,同时,将进一步加强成本效益的控制和管理。对于非核心业务,如集团的其他品牌部门,集团将进一步巩固这些部门,以便把重点放在集团的核心业务资源。”言外之意,就是裁员。
作为国内鞋业巨头,百丽2011年第四季鞋类业务同店销售大幅滑落,增长仅8.2%,较第3季18.5%的增长大幅滑落。
由此可见,鞋企遭遇的困境是共通的,只不过,在全国体育用品行业中占据80%品牌数量的“闽派运动鞋企”,其颓势尤为凸显。
2008年之后,在一次集体“大井喷”之后,国内体育用品市场日趋接近饱和,中小体育用品企业猛攻五、六线城市,耐克、阿迪达斯等行业巨头围剿一、二线城市,在其中间生存的“中国知名体育用品企业”实现了从农村包围城市的伟大转变,但殊不知,耐克和阿迪达斯是在用全球市场和中国体育用品企业来博弈,通过全球产业链消耗库存以及折扣清仓,两个品牌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轻装上阵”的梦想。
市场是不断扩大的,但步伐有时快,有时慢,在耐克和阿迪达斯占据主要市场之后,给李宁、安踏留下的空间和时间不多了,即使销售额在国内超过了阿迪达斯,但这究竟是不是昙花一现,现在还很难说,但至少,国内体育用品企业遭遇到库存问题暂时无法完全解决。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3、若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电话:0755-32905944,或者联系电子邮件: 434489116@qq.com ,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4、在本网发表评论者责任自负。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