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外贸出口的“主力军”——民营企业
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就近期热点问题回应媒体。民营企业出口近年来虽受全球经济低迷影响却仍始终保持正增长势头,沈丹阳认为其原因在于民营企业具有机制灵活的优势,所处行业的市场需求增长总体较好,受市场波动影响小。预计民营企业出口还会保持较好势头,仍将是我国外贸出口的主要支撑力量。
沈丹阳说,民营企业出口增速之所以好于国企和外资企业,主要是因为民营企业机制灵活,船小好掉头,数量不断增加,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近几年,以华为、海尔、TCL等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此外,沈丹阳指出,从出口市场看,民营企业出口以新兴市场为主,民营企业较好地把握住了新兴市场快速崛起的商机。从贸易方式看,民营企业出口以一般贸易为主,根植性强,较为稳定。
特别是近年来,市场采购、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企业等新的商业模式蓬勃兴起,成为外贸出口的重要增长点,其主体主要就是民营企业。从产品结构看,民营企业主要出口产品是通信、家电、汽车、照明器材及日用消费品,与其他行业横向比较看,上述行业的市场需求增长总体较好,且日用消费品多为刚需,受市场波动影响小。
相关链接:
过去五年,本市消费品进口年均增长20.8%,2015年达到424亿美元,约占全国的30%,成为国内最大的进口消费品集散地。这是记者从昨天举行的2016年上海商务情况通报会上获得的信息。
市商务委主任尚玉英在通报会上表示,本市已经形成了以服务贸易、一般贸易、消费品进口为增长动力的对外贸易新格局。过去五年,服务进出口年均增速快于货物进出口9.3个百分点。2015年技术进出口、离岸服务外包分别达到113亿美元和60亿美元,分别是2010年的2.9倍和3.4倍;金融、保险、文化、信息等新兴服务进出口年均也都实现了两位数增长。2015年一般贸易进出口在货物进出口中的占比达到47.4%,比2010年提高了7.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货物出口中的占比达到43.7%,比全国高出14.9个百分点,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贸易新优势正在加快形成。
全球产业投资步伐加快。各类企业积极实施跨国经营战略,遍布全球,通过投资并购海外品牌、渠道等,大力发展上下游产业链,构筑起了辐射全球的供应链体系,企业走出去网络已涉及178个国家和地区。“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全球价值链合作热点。2015年,上海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95亿美元、贸易额870亿美元、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54亿美元,分别占全市的23.7%、19.3%和48.2%,并从传统的商品和劳务输出为主发展到商品、服务、资本输出“多头并进”。
外商投资形成新格局,尤其是总部经济贡献度不断提高。五年间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30家,截至2015年,跨国公司累计在上海设立地区总部535家,其中亚太区总部41家,是内地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最为集中的城市。占全市外商投资企业总数1%左右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贡献了全市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的约9%和15%,辐射带动效应明显。五年间新增外资研发中心75家,累计达396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研发机构120多家,总数分别占全国的1/4和1/3,为促进上海参与全球科技研发提供了重要载体。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3、若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电话:0755-32905944,或者联系电子邮件: 434489116@qq.com ,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4、在本网发表评论者责任自负。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