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服装企业艰难“越洋路”
“要在以前,25万元的货款欠着就欠着吧,可现在,这些钱却成了公司的救命钱。”为赶在15日前给工人发工资,陈敬平(化名)在青岛一家商场软磨硬泡了三天,但还是无果而返。
陈敬平在山东烟台经营着一家服装加工公司,产品以出口为主,而最近受汇率、技术壁垒、人力成本等因素影响,日子过得捉襟见肘。
工人涨薪了企业面临裁员
“眼看就要给工人发工资了,但这笔钱至今还没有着落。”如何解决300名员工眼下的生计问题让陈敬平心焦。
自3月1日起,烟台市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每人每月增加190元工资,300个人就是57000元,一年就要多支付684000元,快赶上公司一年的利润了。今年工人涨薪了,但同时也面临裁员。
陈敬平说,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他们公司的员工人数从490人直降到300人。但依照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恐怕还得裁员。
陈敬平向记者坦言,由于成本增加,不少企业选择提价来弥补损失,但同时也使得中国服装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低价优势难以为继。前一阵他去参加广交会时就发现,现在一些欧美客商更愿意从印度、越南、柬埔寨等价格更为低廉的地方购买服装,在低端领域,中国已没有了像前些年那样明显的优势。
目前,国内时常出现用工荒,人工成本不断上涨的趋势难以改变,而柬埔寨的用工成本则相对稳定,而且服装由柬埔寨出口欧美等地的关税也更低。一些有实力的同行都在计划将公司转移至柬埔寨,接到订单后直接在那边生产,最后就是加上运费,成本也会比在中国生产低。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3、若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电话:0755-32905944,或者联系电子邮件: 434489116@qq.com ,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4、在本网发表评论者责任自负。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