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企业选择落脚点东盟国家成跳板
传统的纺织产业,在经历了低成本扩张与恶性竞争的洗礼之后,正悄然迎来一场转型巨变。其中,品牌和资本双输出的尝试,已初见成效。
“我们在越南已经有75万纱锭,下个月还会动工一个25万纱锭的工厂。同时,我们在乌拉圭有168公顷土地,土耳其占地20公顷,预计明年上半年在海外的总量将超过100万锭。”说起海外之路,天虹纺织集团当家人洪天祝显得自信满满。
日前,中国纺织产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交流大会在北京举办。这个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的大会,汇聚了近400位业内一流专家、企业家、学者以及政府官员。
从早些年鹿王在马达加斯加建厂,再到红豆在柬埔寨建立西哈努克工业园区,纺织企业向全球迈进的步伐从未停歇。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说,“走出去”的企业已经取得了很多经验。其中,积极与当地经济、社会制度及文化传统更好融合,真正与投资国建立互信互利的长期合作关系,是必须要牢记和坚持的。
走“访”全球:
中国需要更多波司登
高德康用公司15年的海外经历向世界证明,波司登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正如这位波司登的董事长所言,开拓国际市场是将服装大国升级为服装强国的必由之路。作为我国服装行业首个“中国世界名牌产品”,波司登率先实现了一个区域品牌向国际品牌的跨越。
1992年,波司登商标就已经在美国、加拿大、瑞士等国家和地区完成了注册。2002年,英国就已经有了80家波司登的连锁店。2007年3月,他们第一次代表我国服装产业受邀在蒙特利亚时装周上进行展演。
波司登的下一个目标是开展网站销售和商品的专柜销售,向欧洲其他国家辐射。同时和德国的欧洲集团进行洽谈,利用他们庞大的资源来推广波司登的自主品牌。
波司登的故事,激励了数万中小纺织企业走出国门。
据王天凯介绍,目前,我国纺织产业海外布局与国内产业已经基本形成了协同互补之势。
比如,利用东南亚地区成本优势,有效缓冲国内制造成本压力;在澳大利亚等地投资棉花等原料基地,解决国内纺织原料资源紧缺问题;在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投资成熟品牌、分销渠道、研发中心以及收购高端制造企业,为国内企业加强创新提供更高端资源。
这仅仅是个开端,大趋势正在逐渐成形。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张小济认为,我国纺织企业投资时不能再像以往守着订单就能过日子。产业逐步转移、梯度转移已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企业要敢于从国内跳到国外。
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2年,我国纤维加工总量占全球比重从25%提高到约55%,出口贸易额占全球比重从15%提高到36%左右,我国作为世界纺织大国的地位得到巩固和提升。
另一个事实是,由于我国纺织企业成本大幅提升,中低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明显下降。目前,我国纺织行业用工成本比东南亚国家高出1至3倍,用棉成本高30%以上,何况一些东南亚国家在发达国家还享有关税优惠。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3、若因版权等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电话:0755-32905944,或者联系电子邮件: 434489116@qq.com ,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4、在本网发表评论者责任自负。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发言请遵守相关规定。